第274章 错都是别人的(两章合一)(2 / 3)

好时节 姚颖怡 5950 字 10天前

人和人之间需要缘分,他觉得他和赵时晴就很有缘分,这个小姑娘就应该是他的女儿,当然,孙女也行,外孙女也行,总之,这孩子就应该是他家的孩子。

越是这样,有些话便越是说不出口。

他不知道要怎么和自己的女儿或者孙女说这些事。

见他欲言又止,赵时晴便替他开了头。

“吴王出京的时候,恰好就是先太子住进无极观的时候吧。

那时朝堂内外风声鹤唳,所有人都在谈论小王氏腹中胎儿的父亲,您老人家的处境一定很艰难吧。”

赵行舟诧异地看着赵时晴,他没想到,赵时晴小小年纪竟然会知道这件事。

因为这件事早已被按了下去,没有人再提起了。

“你才多大,是谁和你说的这些?”

赵时晴知道,有些事情是瞒不住的,比如,她的身份。

“我姓赵,梁王府的那个赵,我是老梁王的养女。”

她不知道赵行舟有没有让人查过她,但是无论查没查过,现在她亲口认下,这是一种态度。

果然,她没在赵行舟脸上看到惊讶,她继续说道:“但是我养父活着的时候,并没有说起过这件事。

我之所以会知道,是因为吴王世子所中之毒,与害死我养父的那种毒是一样的。

他们都是喝酒引发心疾而死。

对了,先太子虽有眼疾,但是他的死因也是酒后心疾吧。”

赵时晴把话说到这里便顿住,赵行舟的嘴角抖了几下,终于艰难开口:“小王氏肚子里的孩子和朕没有关系,朕那时一心向道,早已不近女色。”

“而显儿.那时他患了眼疾,可是却又不想让人知晓,便找了借口躲到无极观里,暗中遍寻名医,但是却没有任何效果,最终还是失明了。

加之他离开朝堂已久,百官不知就里,本就多有微词,他知道后更加郁郁,总是乱发脾气,朕也是有心无力。”

赵时晴想起因为先太子的眼疾而被灭门的时家,她的眼中涌起一片血色,哽咽着说道:“先太子是您的嫡长子,他从五岁就是太子了,他是王朝的继承人,是下一位君主!

您明知他病了,还任由朝臣弹劾他,他寻找的名医不知所踪,您不去调查原因,却对他不闻不问把他冷落一旁,外面对他的流言越来越多,您不下令压制,反而听之任之!

您那时在想什么?”

她当然知道赵行舟当时在想什么?

朝堂上下,街头巷尾,都在谈论太子的眼睛,太子的颓废,朝臣和百姓的关注点都在太子身上,与其关注老皇帝和小王氏那真真假假又不能明目张胆谈论的奸情,还不如义正言词评价太子的过错。

原本指向老皇帝的矛头全都掉转,指向了太子。

这个时候,太子活着才是错的,他必须死。

所以太子死了,所有人都觉得理所应当,他瞎了,他的太子之位不保,他是失败者。

做为失败者,他就应该借酒浇愁,他就应该把自己活活喝死!

赵时晴的泪水无声落下,她直勾勾地看着赵行舟,她虽然点到为止,但是赵行舟知道,她看出来了!

赵行舟被她看得有些心虚。

但是他不明白,赵时晴为什么会流泪。

他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个小姑娘的泪水,在他的印象里,小姑娘嘻笑怒骂,至情至性,唯独没有见过她哭。

难道是因为梁王府?

“梁王和显儿好像没有交情吧。”

赵时晴摇摇头:“我之所以叫赵时晴,是因为我姓赵,也姓时。

我们时家只是吴地普普通通的小老百姓,就是因为我父亲收留了擅治眼疾的杨老太医,我们时家便被您的好儿子灭门了。

而我,时家唯一的幸存者,是被野狗从坟坑里刨出来的。”

赵时晴说的很慢,声音平静,但是每一个字都像是浸着血,眸子里是化不开的黑沉,犹如多年前那个不见月也不见星的杀人夜。

闷得透不过气的屋子里,赵行舟却连打了几个冷颤,他跌坐在暗处,五官笼罩在阴影里,看不清他的神情。

“显儿.显儿是朕的第一个孩子,朕与元后是少年夫妻,显儿显儿是在朕与元后的期盼中出生的,朕.”

他忽然说不下去了,他的喉咙堵得难受,他是帝王,但他也是父亲。

他也不明白自己为何会对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解释这些,别说是赵时晴这样的小姑娘,就是老梁王在世,也不敢质问他,而自己更不会向老梁王解释什么。

他闭了闭眼睛,叹了口气。

赵时晴却在这个时候笑了,她的笑声很甜,听不出嘲讽,然而,她说的话,却让赵行舟有一种想要捂住她嘴巴的冲动。

“可惜了,您后来又有了其他儿子,他们的娘还活着,活着的娘会吹枕边风,枕边风一吹,只有三分像人的儿子就变成了十分出色,十分出色的儿子会投你所好,会讨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