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表哥表妹(两章合一)(2 / 3)

好时节 姚颖怡 6147 字 10天前

人,那人姓李,是一家糖果铺子的掌柜,就是他让人盯着这里,如果看到年轻书生,务必查出是哪家的亲戚。

是的,李掌柜花了银子,从里正那里查到甜井胡同里各家各户的情况了。

那天纪大娘说的那位孙少爷,的确满足这些条件。

书生、年纪、个子高、清秀、出手大方。

可是李掌柜亲自看过,孙少爷并非那天买糖果的那位客人。

而住在甜井胡同的其他人家,全都没有符合这些条件的。

所以李掌柜怀疑,那位客人并非住在这里,而是这里某户人家的亲戚。

可是他没有办法,只能用这种笨法子,让人在这里守株待兔。

听说背后之后居然是一位糖果铺子的掌柜,赵时晴便想到那天萧真带来的那些糖果。

赵二小姐吃过见过,一看就知道那些不是普通糖果,那天她只顾着和小老头吵架,倒是把这件事给忘了。

她问护卫:“查到那家铺子的底细了吗?东家是谁?”

护卫沉声说道:“属下查清楚了,那家铺子是孟家的产业。”

赵时晴想到了淑太妃,问道:“淑太妃的娘家?”

护卫摇摇头:“是孝康孟皇后的娘家,那家铺子原本是孟皇后的嫁妆铺子,孟皇后薨逝后,铺子就交还给孟家了。”

赵时晴想起来了,是啊,先太子妃就是姓孟。

孟皇后姓孟,淑太妃也姓孟,外人都以为她们是同宗,其实并非如此。

淑太妃的祖上是孤儿,被一个姓孟的乞丐收养,便也跟着姓孟了。

其后代出了有出息的子孙,家族便渐渐兴盛起来,但至今也不过几十年而已。

而孟皇后的娘家,却是根基深厚的名门世家,祖上出过大儒,其家族更是能追溯到几百年前。

由此可见,当年太上皇对孝康皇帝寄与厚望,孟皇后是太上皇以皇后为标准,为儿子精挑细选的妻子。

赵时晴怔怔一刻,忽然想起另一家铺子。

那是一家古董铺子,她曾经在那家铺子外面,看到杨胜秋和慧明公主幽会。

“你再去查一下,孟家是不是把这家糖果铺子给了慧心慧明两位公主。”

古董铺子是孟家给两位公主的,说不定这家糖果铺子也是。

如果糖果铺子现在属于两位公主,铺子里会有那些市面上买不到的糖果,便说得通了。

消息很快便传了回来,孟家的确把这家铺子在内的几家铺子,留给两位公主做嫁妆。

孟皇后没有留下子嗣,孟家想来也是想让两位公主能够感念孟皇后的恩情,逢年过节,逢年过节,为孟皇后上炷香。

赵时晴自言自语:“原来这铺子真是那两位公主的,慧明公主去了慈恩寺,可能这辈子也不能出来了,这铺子的主人,如今就只有慧心公主一个人了。”

护卫查到李掌柜是孟家的人,赵时晴并不认为调查萧真是孟家的主意。

别看孟家是名门望族,可是树大分枝,越是这种大世家,内部便越是复杂,各房各院争斗不休那是常态。

否则为何孟皇后要把萧岳托付给佳宜长公主,而不是自己的娘家?

长公主府是佳宜长公主当家作主,别看她恨不能粘在萧驸马身上,可是她说一,萧驸马决不会说二,她把萧岳抱回来养着,萧驸马便往自己身上泼脏水,宁可被天下人耻笑,也要帮着佳宜长公主安顿侄子。

这件事,佳宜长公主能做,孟家却不能,别说孟家那么多房头,就是孟皇后的几个哥哥,面对这种搞不好会抄家灭门的大事,也会意见各异,说不定还会兄弟阋墙,反目成仇,那样一来,最危险的就是萧岳。

而这种大家族,最擅长趋吉避凶,这从孟皇后去世之后,孟家便离开京城就可以看出来。

所以,李掌柜调查萧真这件事,一定不会是孟家所为。

不是孟家,那么要么是李掌柜闲的慌,要么就是有人让李掌柜这样做。

赵时晴更偏向后者。

李掌柜是替人办事。

这个人是谁?

呼之欲出!

赵时晴冷哼一声,慧心公主,她调查萧真做什么?

话本子里都写了,表哥表妹,铺床盖被。

好你个萧真,死了还要勾三搭四。

不过,赵时晴很快想起萧真说过的另一件事,佳宜长公主之所以对这两位公主不闻不问,并非是她心狠,而是她压根就看不上这对姐妹和她们的娘。

她们的娘,是孟皇后临死前下令勒死的。

那个女人,没安好心。

那个女人若是不死,萧岳就不能活着送出去。

孟皇后留下这对姐妹,不是她心软,而是因为她们身上流着孝康皇帝的血。

佳宜长公主若是不知道这件事也就罢了,可她临危受命,孟皇后把所有已经发生和没发生的危机全都告诉她,她既然知道了,最体面,也最不会让人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