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正一步步,走向前世那个著名的冰山美女主持。
电话响了,是苏清璇打来的。
“喂,看我节目了吗?”
“在看,我的大明星。”刘清明调侃道。
“去你的,”苏清璇在那头笑,“怎么样?还行吧?”
“何止还行,简直太棒了。你天生就是干这个的。”
“那当然。”苏清璇的语气里带着一丝得意。
“对了,下一期节目,我想做寻找战斗英雄和革命功臣的专题。就从云岭乡那三位老英雄开始。”
“好主意。”刘清明说,“现在南海那边局势紧张,你这个节目一出,肯定能引领一波爱国热潮。”
“我也是这么想的。宣传部那边很支持,说是要推我们上星,甚至报送央视。”
“厉害了,我的女朋友要成全国名人了。”
“那当然,你可得抓紧了,不然以后配不上我了。”
“放心,我正在努力抱大腿。”
两人聊了一会儿,挂断电话。
刘清明心情大好。
“五月事件”之后,他身上的冤屈被洗清,工作也变得顺风顺水。
汪明远的明确支持,让乡里的赵元佐等人,再也不敢明着给他使绊子。
云州农科院的几个合作项目,顺利开展。
东山村的板蓝根种植项目,第一块实验田已经播下了种子。
接下来,就是他为全乡水网地带打造的小龙虾人工养殖项目。
这天下午,刘清明带着农科院的技术员,还有东山村的村长甘宗亮,一起来到乡政府,找赵元佐。
“赵书记,小龙虾养殖项目的方案,我们已经做好了。这是省农科院的重点课题,技术员也到位了,我想尽快在全乡推开。”
赵元佐接过方案,慢悠悠地翻看着。
“刘乡长,你这个想法是好的。”他放下方案,呷了口茶。“但是,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
“小龙虾养殖,省内好几个县都在探索,成功的没几个。我们乡财政紧张,万一失败了,这个损失谁来承担?”
刘清明说:“赵书记,任何改革都有风险。我们不能因为怕担风险,就不做事。这个项目,农科院那边会提供技术和部分资金支持,我们乡里需要做的,主要是组织和协调。”
“村民们愿意吗?”赵元佐又问,“把好好的水田拿去养虾,他们能理解吗?万一闹起意见来,这个责任谁负?”
甘宗亮在一旁听着,忍不住开口。
“赵书记,我们东山村的村民都愿意。刘乡长跟我们算过账,养小龙虾比种田划算多了。大家伙儿都盼着呢。”
赵元佐瞥了他一眼。
“你盼着?你代表不了全乡的村民。”
刘清明眉头微蹙。
他感觉到了,赵元佐的态度,又回到了从前。
那种不阴不阳,处处掣肘的感觉。
“赵书记,这件事,我已经跟汪市长汇报过了。他很支持。”刘清明搬出了汪明远。
赵元佐笑了。
“汪市长支持,我们当然要落实。但是,工作要一步一步来嘛。我看,可以先搞个试点,就从你们东山村开始。看看效果怎么样,再决定要不要全乡推广。”
这话说得合情合理,滴水不漏。
刘清明却明白,这是赵元佐的拖延之计。
一个试点搞下来,一年半载就过去了。
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赵书记,农时不等人。”
“刘乡长,群众工作更要耐心细致。”赵元佐打断他,“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先试点,再推广。我也是为了你好,年轻人,不要太急于求成。”
刘清明看着赵元佐,没有再争辩。
他点点头:“好,我听书记的。”
走出赵元佐的办公室,甘宗亮气愤不平。
“刘乡长,他这明摆着就是不想干!”
“我明白。”刘清明说。
“那怎么办?就这么算了?”
“当然不能就这么算了。”刘清明笑了笑,“他有他的阳关道,我有我的独木桥。”
……
当天晚上,刘清明接到了汪明远的电话。
“来我办公室一趟。”
刘清明赶到市政府,汪明远正站在巨大的清南市地图前。
“清明,你来了。”
“市长,找我什么事?”
汪明远指着地图。
“你看,这是清南市的产业结构,以农业和初级矿产加工为主,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差。”
“我想改变这一切。”
他转过身,看着刘清明。
“我联系了沿海的关系,为清南市争取到了一笔七百万美元的外贸订单。是服装加工。”
七百万美元!
刘清明吃了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