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边让离去之时,曹彦听到了系统的提示音,
【恭喜你,成功救下被曹操误杀的历史名人之一——边让。】
曹彦连忙查看系统,果然在任务【用人不疑】的达成条件里看到了完成进度,
【任务达成条件:1、救下三名被曹操误杀的历史名人(1/3)。】
“是个不错的开始,再接再厉!”曹彦心中暗自振奋。
……
带头大哥,竟然就这么走了……
但尚在大堂中的名士、豪绅们也没有闲着,纷纷慷慨解囊,有钱的出钱、有粮的出粮,为自己家族的未来进行投资。
不过就是几十万流民嘛,大家咬咬牙也就挺过去了。
与此同时,曹彦向大家保证道:“这数十万黄巾流民之中,妇孺老幼其实就占了大半。
吾等可从中挑出身体强壮者,组成一支军队以护卫兖州。
其余者,也就是他们的家小,可令其躬耕陇田,或者从事其它工作。
如此一来,兵者保家卫国,家小安心种地。
从此,这数十万人不必再流浪,无需四处奔波,一家老小皆能过上好日子,皆能吃饱饭、穿暖衣。
他们唯一需付出的,仅是每年按户向官府上缴一定赋税。
试问,还有比兖州更好的安身立命之所吗?”
“还是之前那句话:若能过上安居乐业的好日子,谁愿提着脑袋去造反?
有了好生活,便是前线的士卒有心叛逆,他们的家小亦会加以阻止。”
“故而,诸君无需担忧流民会再度反叛,只要咱们善待他们,他们定会涌泉相报!”
曹彦的话,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加之曹氏集团体现出来的巨大潜力,终于让这群无利不起早的士族豪绅们放宽了心。
数十万黄巾流民,分成士兵与家儿老小两部分。
士兵在前线作战,家儿老小则在后方种田。
换言之,
那些被收编的黄巾士兵们,为了保护自家老小的安危,为了保护自家的田产、房屋,他们不仅不会心生反意,反倒会奋勇杀敌,赚取更多的功勋,为家里赢得更多的利益。
这,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牵绊吧?
如此一来,最让兖州士族们顾虑的,黄巾降兵的忠诚问题,顷刻间便迎刃而解!
“曹中郎所言极是!”
“有家小做牵绊,谅那些贼……士卒也不敢反叛!”
“我出一万石粮食!那新纸可否交由我山阳王氏代为出售?”
“山阳王氏?”曹彦闻言心中一动,朝那人扔了个【洞察】。
他记得,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好像就是出自山阳王氏,不过他现在好像为了躲避青州黄巾,随族人迁去了荆州。
“王谦……是王粲的老爹?”
系统显示,此人名叫王谦,词条一紫二蓝一白一灰。
他曾做过大将军何进的长史,也算是有些本事。
这时,又有人喊道:
“陈留张家愿出一千万钱,外加五千石粮草!”
“汝南袁家,愿出三千万钱,外加两万石粮草!!!”
“嘶!!!”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袁家财大气粗,豪横如斯啊!
曹彦看去,原来是济阴郡郡守袁叙。
之前老曹于危难之际救了他一命,他这是投桃报李来了。
然而,曹彦却摆了摆手,说道:“新纸一事干系重大,目前我等暂不打算交于外人代售。”
“唉……”
“可惜。”
曹彦此时看向曹操。
兄弟二人眉来眼去片刻,最后曹操微微颔首,似是应下了某事。
紧接着,曹彦便又对他们说道:“但我等还有许多特产,需要销售门路。
若诸位感兴趣的话,可于六月初,再来参加聚会。”
众人相视一眼,纷纷表示定要前来见识一番,并开始向曹操辞行。
很快,
除了李乾、卫臻、张邈、鲍信等人外,其他人都离开了。
李乾、卫臻、鲍信都是自己人。
张邈则因与曹操是好友,且是最先支持曹操入主兖州的二人之一,故而也算半个自己人。
“主公,未曾想你们在短短数月间,竟做出如此惊天动地之事!”鲍信感慨道。
张邈听到鲍信的称呼后,忍不住眼皮一跳。
他没想到鲍信竟然在自己面前,如此干脆的叫出了“主公”二字。
这是在变相逼迫他也认曹操为主吗?
就在张邈内心挣扎之时,曹操回话道:“允诚、孟卓兄,你们都是自己人,我便不瞒你们了。
入主兖州,乃我等成就大业的第一步。
无论未来如何规划,平定诸侯之乱才是重中之重。
今后经营兖州,还需二位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