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人才在哪里(加更!顺便求个追读和票(1 / 2)

曹仁和曹纯跟着曹操回到了东武阳。

现在顿丘城,由夏侯惇、夏侯渊两兄弟来驻守。

黑山军只是被击溃,并没有彻底被剿灭,所以顿丘依旧是扼守黑山军南下的要冲之地。

东武阳人来车往,热闹非凡。

把刚回来的曹仁看的啧啧称奇,“才几个月不见,东武阳竟然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曹操笑道:“这都是文若与子安的功劳,东武阳才能有今日之盛景。”

“以前是真的没看出来,子安竟是文武双全的人物,只比大兄你稍逊一筹。”

“别说你,连我都没看出来……这小子,藏得太深了!”

……

曹彦新得了三千匹战马,却并没有立即着手训练骑兵。

一来刚刚经历大战,许多政务、军务需要处理,

二来春耕在即,种子、开荒、农具等等,都需要人来统计、调配。

就连曹昂、李典两人,都被调来临时充当文官,出去跑外勤了,可见人手之紧缺。

郡守府中,

荀彧、曹彦忙得那叫一个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两天两夜没合过眼的曹彦,已经开始怀疑人生了。

曹彦批完桌案上最后一册案牍,把笔往桌上一扔,仰天长啸道:“啊!!受不了了!我要下班!!!”

荀彧顶着一对熊猫眼,瞟了曹彦一眼,随后轻声说道:“批完了啊,架子上还有三箱,继续。”

曹彦闻言,顿时如霜打的茄子一般,蔫了下来:“文若,你这是要把我往死里逼啊!”

荀彧淡淡的回道:“如今东武阳百废待兴,你我自当尽心竭力。”

曹彦叹了口气,忽然问道:“我说文若,你认识那么多有治国之术的能人,为何就不介绍点儿来呢?”

荀彧闻言抬起头,面无表情的回道:“你怎知我没给他们去信?是他们一个个都看不上主公啊!”

曹彦撇了撇嘴:“那些世家子弟,一个个眼高于顶,看不上我大兄也是正常。

但咱们不能就这么算了。

脸皮要厚,联络要勤,

说不定就有那么一两个瞎了眼的会看上老曹呢?”

“你这可是连我也骂进去了啊!”荀彧没好气的瞪了曹彦一眼。

而后荀彧忽然话锋一转,赞道:“不过不得不多说一句,你这数字符号叫什么?还有那表格统计也真的很好用,我可以整理成册,把它们推广开来吗?”

“你就叫它曹氏数字算了……”曹彦趴在桌子上,有气无力的说道:“不推广我把它弄出来干什么?你想干什么就去吧。”

“子安大才,心胸亦无比广阔,彧佩服!”荀彧朝着曹彦拱手,随后又问道:“造纸和活字印刷,你什么时候弄?”

曹彦却摇头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在没有足够的实力前,那些东西最好还是不要出现的好。”

荀彧却说道:“你那些东西要是出来了,你也定会成为天下所有读书人心中的圣贤,谁敢加害于你?”

“加不加害我倒还是其次。我担心有人会铤而走险来抢夺机密技术,因为这诱惑实在太大了。”

荀彧沉思片刻,终于还是叹了口气道:“罢,闲话少说,继续处理政务吧。”

“……”

两人又埋头处理起政务来。

过了一会儿,曹彦忽然抬起头问道:“文若,你说我们发一道‘不问出身,唯才是举’的求贤令,如何?”

“没用的。”荀彧闻言,缓缓放下了手中的笔,说道:“治国之术几乎都被世家垄断,而世家子弟只会抵触你那什么‘不问出身,唯才是举’的举动。

你要真这么干了,

可以预见的是,你招来的绝大多数都是滥竽充数的人。

与其幻想‘求贤令’能招来人才,

不如把你先前说的,于各郡县设立蒙学的想法落实下来,自己培养可能还更靠谱一些……”

“那样太慢了……寒门士子也招不来吗?”曹彦依旧不甘心。

“寒门虽亦有人才,可他们却更愿意依附像袁家这种四世三公的豪门世家。”荀彧摇头道。

“那你再想想你以前那些同窗,肯定有人跟你一样独具慧眼!”曹彦疯狂的向荀彧暗示着,就差把“戏志才”这三个字说出来了。

至于郭嘉,

他出身于颍川郭氏,

而郭氏也是地方士族。

虽不及荀氏、钟氏等显赫,但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

所以一开始,郭嘉也没看上曹操。

在离开袁绍后,郭嘉在家闲居了六年之久,

于196年才在荀彧的推荐下,成为曹操手下谋士。

而那时候的曹操已经占据兖州全境,成为了让陶谦都需要巴结的强大诸侯。

所以,身份、名望和强大的实力,才是真正招揽人才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