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3 鱼钩(2 / 4)

白衣披甲 真熊初墨 9711 字 2个月前

这种都顺着粪便排出去了,患者是运气不好,鱼钩挂在直肠壁上。但患者的运气也是真好,碰到了罗教授。”急诊外科医生顺便拍了一句马屁。

能拍罗教授马屁,要是自己遇到过不去的坎儿,去厚着脸皮找他,想来罗教授不会想半天不知道自己是谁。

“准备做肠镜,小苗你和老孟商量,自己去做术前交代。”

“好!”苗有方审慎的应道。

苗有方去忙了,急诊外科医生见罗浩没走,而是反复看片子,他凑过来,“罗教授,小苗被您教的是真厉害。”

“哦?怎么说?”罗浩微笑,和蔼的与急诊外科医生聊到。

现在的罗浩已经不是一年前刚来医大一院的罗浩,上级医生的气势如山。

“我四天一个班,和小苗见得不多,但也不少,我只说我的感觉。”

“坐着说。”

急诊外科医生坐下,看着罗浩的眼睛,认真而诚恳的说道,“最开始,一看小苗就是那种只在临床见习过的医学生,什么都懂,但操作起来却有点问题。”

“可他的诊断是真好,好多我都不知道的病,小苗建议后做检查、请会诊,就这么水灵灵的诊断出来了。不说这个,单就动手能力,小苗现在在急诊科用1号线做清创缝合,我感觉都能直接去美容医院。”

“哈,这么厉害啊。”罗浩赞道。

能去整形医院做手术,尤其是外面的缝合,这是相当高的评价。

罗浩听到急诊外科医生的描述,眼底不由泛起欣慰的笑意。

虽然还未亲眼见证苗有方的实际操作,但弟子能在关键时刻展现出过硬的阅片功底,这让他这个当老师的倍感欣慰。

作为自己收的开山大弟子,苗有方在罗浩心中自然有着特殊分量。

这些年他见过太多师徒反目的案例——有名利之争的,有理念不合的,甚至还有为了一篇论文署名闹到对簿公堂的。

正因如此,罗浩在带教之初就制定了周密的培养方案。

如今看着这套方法在苗有方身上初见成效,而弟子又给予如此积极的正向反馈,罗浩藏在白大褂口袋里的手指不自觉地轻叩着。

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他侧脸投下斑驳的光影,将那份难得的喜悦映得分外明亮。

“这个患者小苗一早就想自己给患者缴住院费。”急诊外科医生说着,叹了口气。

“为什么没缴费?”

“我没让,这么做,简单粗暴,的确是最省心的办法。可能做一时,他能做一世?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但罗教授您牛逼!”急诊外科医生丝毫不吝惜自己的赞美,夸奖道。

“还好。”罗浩笑眯眯的看着片子,琢磨着自己怎么做手术。

至于自己能解决这个问题,还不是一直以来的工作做得好?

“这种事儿,哪怕是一个不管临床的副院长下来指挥,我估计……”

说着,急诊外科医生回头看了一眼。

他没看见冯子轩的身影。

“冯处长都不会这么上心。”

“不至于,不至于。”

不至于么?急诊外科医生不信。

人家罗教授一个电话就把医务处的冯处长摇来,换个人再看看,事情一拖就是半拉月,根本落不了地。

他太清楚机关处理这类“发善心“事项的套路了。

医院每天都要面对无数类似的困境——国家政策明令虽然没有禁止,甚至暗中鼓励医疗机构变成慈善堂,可医院又不得不自负盈亏。

这就形成了一个解不开的死结。

更微妙的是,上级确实会拨付少量特殊救助名额。

但这些名额就像沙漠里的甘泉,该给哪个渴得快死的旅人?

给早了怕浪费,给晚了又怕出事。每个名额背后,都牵扯着无数双期盼的眼睛和难以平衡的利益关系。

“罗教授,这患者走扶贫么?”

“应该不会,扶贫名额每年都有限,这才刚春天,患者的情况也不重,民政局那面每年也有指标,帮他们完成个指标么。”

民政局,指标。

急诊外科医生哈哈一笑。

从前听到民政局三个字,只知道是登记结婚、离婚的地儿,谁知道还有这义务。

他们平时做什么了,可见一斑。

“罗教授,他们一年有多少指标啊。”

“不知道呢,反正不差咱这一点,千把块钱就搞定的小事,大家都乐乐呵呵的。总比那种扔在icu里,几十上百万都捞不回来的事儿要去找民政局强。”

看样子罗教授什么事儿找什么机构心里清楚,急诊外科医生心中一动。

“罗教授,我听说您从前在东莲市的时候在医务处干过?”

“嗯,每个月都要跟我大舅去找民政局的领导吃饭,拉关系。”罗浩淡淡的说道,“自己花钱,回家我大舅妈还要骂我大舅。”

“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