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遍地是黄金!!!(2 / 4)

,你们放心。等我攒够钱,就给妹妹交学费。”

过了几天,他老爸回信了,字迹都激动得有点抖:“儿啊,爸错怪你了。你有出息,好好干!”

看着信上的字,傅雷眼睛有点湿。

想起临走时,老爸站在村口,欲言又止的样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傅雷跟同事们一起亲手建造的高楼慢慢长高,宝县的天际线也在不断变化。

今年初,傅雷升任技术组长,工资涨到550块。

发工资那天,傅雷激动请刘光福吃饭,两个大老爷们竟然偷偷抹眼泪。

有一次,老李来宝县看傅雷刘光福他们俩战友。

站在他们建的大楼前,老李笑着说:“小傅,还记得当初非要去挖煤吗?

现在觉得我安排老刘去接你这事儿,高明不?”

傅雷愣住了,看看老李,又看看刘光福,他们都笑了。

“你们.”傅雷的眼眶突然湿润了。

原来,这一切都是老李和刘光福精心安排的啊。

站在工地上,望着眼前这座年轻的城市,傅雷常想起在火车站的那个偶遇。

要是当初真去了煤矿,现在会是啥样?

这他说不准。

只知道一件事,人这一辈子啊,总得有那么几个好兄弟

刘光福也是这样感慨,当初他回来,要不是许大茂非要拉着他来宝县闯荡,

他现在也许就是某一单位里早九晚五,一个月撑死到手一百多块钱。

那现在,他是社会上人人尊敬的刘副总,月薪加分红大几千元。

刘光福收入颇为可观,而身为老板的许大茂更是赚得盆满钵满。

当初南下之际,他听取了刘之野的建议,并未如其他人那般如没头苍蝇般盲目乱撞。

许大茂目标明确,径直选定了建筑行业。

来到宝县后,许大茂就开始做工程建设、修路筑桥搞基础设施建设。

去年,许大茂正式组建了宝安建筑公司,成为了宝县特区最早组建建筑公司的包工头之一。

随着机会越来越多,许大茂几乎每月都会带很多老家人过来,于是能承揽更多工程建设。

到了84年,许大茂已经在宝安特区大有名气了,资金雄厚,工程机械先进,施工资质高,手下有六百多建筑工人。

他在宝安创下了多个第一:第一个取得一级建筑资质的民营企业,第一个承接宝安市样板工程的企业.

如今的宝安仿若一个巨型工地,处处是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厂房建设如火如荼,基础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这里,似乎遍地都藏着财富的密码。

后人曾言:“立于风口之上,猪都能飞起来!”而当下的宝安,恰是那股强劲的风口所在。

而且相对于北方,如今的宝安,生活的气息弥漫在每个角落。特区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欢乐园歌舞厅成为了这个时代人们聚会、消遣的场所。

在罗湖海关,成群结队的人们排队出境,期待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街头的岗亭默默守望着忙碌的生活,成为了社区的一部分。

某幼儿园里,孩子们欢声笑语,正值无忧无虑的年纪。

在八卦岭工业区,求职者们聚集在这里,渴望通过努力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而在工地搭建的工棚里,外来务工者们辛勤劳作,追求生存与发展的希望。

出租车的增多为城市的流动性带来了便利,成为了繁忙生活中的一部分。

翠竹苑,这一批夏国最早的商品房见证了无数家庭的奋斗与努力。

大学生模特则在这片土地上展示年轻的活力与梦想。

金威啤酒的喝酒比赛吸引了众多女士加入,现场欢乐气氛浓厚。

与此同时,街头一位成功人士拿着“大哥大”边走边喊,“喂喂喂?你大点声,我听不见!”

这是去年刚面世的高科技产品,象征着地位与财富,绝非一般小老板所能承担地起的。

许大茂手里就有一部,可惜回了燕京就无用了,因为没有信号。

否则,他非嘚在傻柱面前显摆一下不可。

宝安真是个好地方啊,许大茂简直是乐不思蜀!

这里的社会风气相对开放。

许大茂闲暇时最爱去发廊,迪厅里闲逛。

他喜欢看发廊里的年轻女性在街上互相交流,仿佛无所不知,形成了特有的社交圈。

不像回了燕京,变化不是很大。

到处还都透着一股独特的朴素劲儿,热闹是挺热闹的。

如今的京城街道还宽敞的,特别安静,汽车鸣笛的声音很少听到。

自行车还是人们最常见的交通工具。

从早到晚,不管是着急赶去上班的年轻人,还是不慌不忙出门买菜的老年人,大街上总是能看到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