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公司元年!!!(3 / 4)

回此前的损失,王实还赚了300多万元。

今年5月,王实成立“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也就是后来的万科,

从家用电器仪器的进口贸易开始,什么赚钱做什么,甚至服装、手表、饮料、印刷、金饰都涉及。

与此同时,万科开始代理倭国各种多媒体设备的知名品牌,比如索尼。

合作期间,王实对倭国“综合商社模式”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为万科后期迅速的多元化扩张埋下了伏笔。

发展壮大的万科,王实依旧不满足,他又盯上了房地产领域。

但是,搞房地产需求的资金是巨大的。

这年头,可不是后世,搞房地产可以先拿地再贷款。

正在王实看见机会,却要眼睁睁的干瞪眼的时候。

一家来自称燕京的“刘家庄投资”金融公司不请自来……

这一年,35岁的张睿民被派到一家濒临倒闭的电器厂当厂长。

这家“岛城日用电器厂”是一个年份久远的烂摊子,它早年是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后来过渡成集体性质的合作工厂。

在很多年里,它生产过电动机、电葫芦、民用吹风机、小台扇等,

后来则开始生产一种名为“白鹤”的洗衣机,由于外观粗糙,质量低劣,一直打不开销路,工厂的资产与债务相抵还亏空147万元。

在张睿民上任前,一年之内已经换了三个厂长。

他是家电公司的副经理,如果他再不去,就没人去了。

张睿民刚上任,欢迎他的是53张请调报告,上班8点钟来,9点钟就走人,10点钟时几乎没人日……。

到厂里就只有一条烂泥路,下雨必须要用绳子把鞋绑起来,不然就被烂泥拖走了。

这是一个烂摊子……

一家名叫“刘氏投资”的金融公司主动找到了他,诚若帮他提供资金改革,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

在诸多地方,这般情形不断上演。

众多刚刚起步、尚在艰难挣扎的公司企业,获得助力后,得以一飞冲天。

这几家投资集团,自此成为国内初创公司眼中最受青睐的资本力量,亦成为众多知名企业背后的金融巨头。

…………

曾几何时,在除夕之夜,一家老小围在电视机前看春晚,是无数人的过年传统。

无数流行段子,都是在春晚中诞生并流行,什么“没想到你这个浓眉大眼的也叛变了”、“宫廷玉酿酒,一百八一杯”、每一句都脍炙人口,说了上句立马能接下句。

虽说每个人的喜好不同,但如果要选择一届最经典、节目质量最好的春晚,大部分人可能会把票投给这一年的春晚。

今年的春晚,是央视的第二届春晚,虽然没有“首届”的意义感,但有了区年的铺垫和试错,再加上央视的努力创新,最后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

这一年的春晚,创下了春晚历史上的“9个第一”:第一次出现港台主持人和歌手;

第一次出现单口相声;

第一次出现小品;

《难忘今宵》第一次出现;

第一次出现邓丽君的歌曲;

春晚第一次出现商业性广告……

今年,陈沛斯和朱时髦是第一次登上春晚。

这会儿的他们还都只是八一电影厂的演员,但两个年轻人意气相投,总想着“给观众带来点新鲜东西”。

于是就聚在一起,根据自己拍戏时的经历,编排了个喜剧短剧《吃面条》。

一开始,两个人也没太把这个节目当一回事,只是平时跟着剧组去参加观众见面会时,表演一下,暖一下场,但没想到演到哪里火到哪里,观众能笑到从椅子上掉下来。

这个节目就这样火了,连春晚导演黄一贺都知道了。

他一看这个节目,节目质量很高,就想让它上春晚,但唯一的问题可能是,“太好笑了”。

没错,“太好笑”也是一个过错。

“这么大的舞台,如果节目本身没什么教育意义能行吗?”

“央视的节目,能这么‘不严肃’吗?”

人们议论纷纷,谁也不敢拍板让他们上台表演,黄一贺也很无奈,只能让陈沛斯和朱时髦先准备着,到时候再看情况。

直率的陈沛斯可受不了这气,好几次想要退出,“没人搭理咱们,咱们还留着干嘛?”,还是朱时髦好说歹说才劝住了陈沛斯。

直到除夕当天,晚会都快开始了,还是没人敢让陈沛斯和朱时髦上台,两个人在后台化好了妆,但只能很尴尬地坐着。

煎熬的不仅是陈沛斯和朱时髦,还有黄一贺,他非常喜欢《吃面条》这个节目,如果不能上就太可惜了。

眼看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黄一贺也等不及了,他一咬牙,直接让两人上台表演,“有什么事我负责!”

就这样,小品《吃面条》终于和观众见面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