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落后的小山村,都是土房子,没有电灯,老百姓用桔杆等烧火做饭,屋子里被熏得黑乎乎的。
天气潮湿,常下雨,村子里全是泥巴路。
在那里胡爱国他们进行了十几天的临战训练。
这一天,胡爱国他们奔向战场最前沿。
他们先是在老地房受领任务,由团里进行了动员教育,接着坐上卡车向前开进。
车往前开,枪声和炮声越来越近。
敌军的冷炮不断在公路附近爆炸,有时炸弹就在路边盘龙江里炸起冲天的水柱。
汽车开得飞快。
此时,车里胡爱国他们十几个学员和战士谁都不说话了,只是不约而同地把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大家都用眼睛互相看着,胡爱国感觉到每个人的目光中都意味深长,充满着期望、鼓励,也有着隐隐的担忧……
这时他忽然想起一句诗:“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汽车开到农场的船头,不能再往前开了,那里已经进入战区。
一座二层楼被炸塌,许多房子都被敌人炮弹摧毁,墙壁上到处都是枪炮的痕迹。
战争气氛越来越浓,就连军供站的厕所里都摆放着手榴弹。
远处不断传来枪炮声。
见习连在那里吃了一顿饭,茄子、土豆和米饭。
胡爱国一连吃了三大碗,没想到这是他上阵地前吃的最后一次饭。
此后在阵地上的将近三个月中他们每天只能喝雨水,吃压缩饼干和罐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