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挺多也挺杂,主要是保障部党委的会议,负责部里的组织建设、教育培训、人事管理等等。
后来,聂远写的三份区武装部的工作汇报,还被燕京卫戌区的《工作简报》转发了……
不过到了今年,聂远他们的工作更忙了,每当征兵季,就要跑到下面去做动员工作。
刘家庄开发区跟别的地方不太一样,这里的经济条件太好了,年轻人们更喜欢去区里的工厂打工。
这两年,下面农村各大队部外面的土墙上张贴出“一人当兵,全家光荣”、“一颗红心,两手准备,踊跃接受祖国挑选!”的征兵标语。
与往年不同青年踊跃参军不同的是,这两年开发区下面的乡镇干部和民兵连长们却需要挨家挨户做动员适龄青年的工作了。
然而,聂远就在下面街道蹲点,却没有出现往年那种青年人争相报名时的场面。
甚至一些适龄年轻人还被有些家长们催着去外面打工不让回来的情况。
原来,自从前年爆发的反击战,“兔子”们果断出击,沉重打击了不断挑起事端的“白眼狼”。
这一仗打出了国威、军威,然而战争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伤亡。
3月底,聂家祥的父亲和大哥被接到部队,参加了大哥聂家富的追悼大会。
他们离开家以后,聂远的母亲经常到他们家陪伴聂家祥的母亲。
并帮着他们家照看地里的庄稼,包括先给他们家的地浇水。
虽然聂家祥家事后收到了500元的抚恤金,不过他们家穷,而且聂家祥的爷爷还重病在床。
但他们谁都不愿动用那笔抚恤款,直到聂家祥的爷爷去世,他们才不得不从中拿出部分钱安葬老人。
到了今年12月部队征兵的时候,许多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到部队会上战场,担心会出现聂家祥家那样的状况。
为人父母的这点私心,完全可以理解,这并不能说明他们贪生怕死。
于是,这一年部队征兵时,就出现了不想让家里孩子去报名的情况。
眼瞅着征兵体检的日子就要到了,报名的人却寥寥无几,远远达不到指标要求。
这一下耿部长着急了,如果完不成征兵指标,问题就大了。
于是,街道办武装部一方面连夜开会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另一方面紧急向区里汇报。
很快,区里也察觉了问题所在,出台了奖励和激励措施。
不仅依法给予经济补助,还规定每一个到部队去的义务兵,都能优先挑选分到好一点的宅基地,享受各级组织给予的优待……
这天大早,村委主任张勋亲自陪同区武装干事聂远来到张鹏家,做他父母的工作。
张勋显然知道张家男孩子多、而张鹏又符合征兵条件的情况。
张勋说:“你们家孩子多,让一个孩子去当兵,既减轻了家庭负担,孩子将来还有出息。
你们瞧人家聂干部不就是因为当兵才成了干部吗?”
还说让张鹏家先挑好的宅基地,并承诺家里以后有啥困难,街道办一定会出面帮助解决的。
聂远知道还他出场了,就笑着跟张鹏以及他的父母说:“张主任说的不错,我是聂家庄的,你们可以去打听打听,要不是部队培养了我,我那有机会去区里当干部,这会儿可能还搁家里种地呢!”
当了一辈子本分农民的张鹏父母,没想到区里的干部会登门来做孩子征兵的工作。
其实,张鹏的父母也是老实人。
他们也感恩党的领导,大家才过上一天好于一天的生活。
他们也明白孩子当兵尽义务,不仅是应该,而且也是必须的。
只不过他们不愿意去当出头的鸟,也怕别人说假积极。
如今区里领导亲自来劝孩子当兵,况且还有一些优惠的政策和规定,张鹏父母便支持孩子去报名。
于是,当天下午张鹏就到了街道办武装部。
当张鹏到武装部那一排房子时,这里已经聚集了一些和他年龄相仿的年轻人。
按照通知的时间到了刘家庄部队驻地医院,这家医院条件相对较好。
刘家庄地区征兵体检一般都在这里。
当天的体检很顺利,张鹏顺利通过了各科的检查。
接兵部队的领导和区武装部干事聂远一行3人来张家家访,张父当着部队同志的面表态支持张鹏当兵。
这一天,村民兵连长通知张鹏到武装部领入伍通知书。
同时,张鹏还领到了羡慕已久的绿军装。
当张鹏把新军装和背包拿回家的时候,他们家像过年一样热烈。
张鹏终于验上了兵,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那一刻,只有他母亲一个人躲了出去。
离开家乡的时间到了,15日上午,街道办武装部外面张灯结彩,锣鼓喧天,街道办租来的3辆大客车已经在街道办外面的路边停成了一排。
穿着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