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年三十的战备!!!(3 / 4)

军中“庖丁”,动作娴熟麻利,“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颇有职业屠夫的范儿!

董平是73年的兵,东山人,细高挑儿,背微驼,圆脸,黄皮肤,小眼睛闪着精明的豆光,一口整齐的四环素牙,说话时爱微笑,不时地爆出点儿冷幽默。

他的口音既像南河又像东山,很长一段时间里的战友们都以为他是南河人。

杀猪是连队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一天仿佛成了董平和报话班的主场。

只见他甩掉军帽,挽起袖子,腰扎皮围裙,手持杀猪刀,吆五喝六般地指挥着全班忙活,官兵们围着看热闹。

杀完猪之后,报话班的人总要得意洋洋地先吃一顿,算是慰劳吧!

很是馋人,但别人只能偷偷地咽口水,望肉兴叹了。

有道是“铁打的军营流水的兵”,去年底董平复员了,也带走了他舍不得放下的杀猪刀,他的绝活儿也没传给报话班的战友和连队其他战友,绝活儿绝了。

去年底,副连长赵今来提了连长,新来个副连长刘本明,燕京本地人,刚从军校毕业。

刘本命中等身材,体型偏瘦,长方脸上长满了青春痘,鼻梁上架着一副秀郎镜,说话腼腆脸红,走路轻快,典型的学生官儿的模样。

连长赵今来是从基层士兵一步一步爬起来的,他对新来的副连长刘本明,是一百个瞧不上眼。

到年底了,连长赵今来故意就让副连长刘本明带人去杀头猪,想要为难他一下。

这下刘本明可范了难,长这么大他没也杀过猪啊!

到了猪圈望着哼哼叫的活猪刘本明抓耳挠腮急得直打转,一筹莫展的样子。

实在没辙了,刘本明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了侦查班长老胡,和他商量着怎么办。

老胡很理解他的处境和难处,毫不犹豫地说:“副连长,这事儿好办,我们看过肥猪走,也吃过肥猪肉,杀猪的事你就交给我们侦察班吧!”

刘本明对杀猪这事很重视,像要完成一项战斗任务一样,召开了侦察班会进行动员部署。

侦查班里的战士们一听要杀猪,他们的积极性都很高,个个都跃跃欲试的样子。

老胡凭着在家里多次看别人杀猪以及在连队看董平杀猪的印记,按流程进行了周到的安排,把全班人员进行了明确分工。

包括怎样接猪血、放盐、搅拌、灌血肠、煮血肠等细节都安排的很到位,老胡是一副踌躇满志、胸有成竹的样子。

部署完毕,大家开始分头准备了,然而实际操作远没有老胡想的那样简单。

他们碰到的第一个问题,连里竟然没有杀猪刀。

连里的炊事班道是菜刀,可是没见过谁用菜刀杀猪的呀?

刘本明急中生智,想起了连队有四棱军刺,军刺长短和杀猪刀差不多,还有血槽应该能行。

于是他让文书到枪库从半自动步枪上卸下了一把军刺,用军刺代替杀猪刀。

这有了刀,刘本明就带着六七个人带着棍棒和绳子来到猪圈抓猪。

猪圈里的三头差不多二百多斤的大白猪好像是有了不祥的预感,顿时乱叫乱串,让刘本明他们很难得手。

弄得他们浑身是汗,鞋上沾满了猪粪,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一头猪扑倒,五花大绑拖出了猪圈。

等班里的战友们终于把那头垂死挣扎的猪压在了炊事班门前事先准备好了的案板上,老胡手持军刺庄严出场了。

老胡也是第一次杀猪他心里默念着:“猪羊一道菜,死了谁也别怪!”

他从记忆中别人下刀的地方用军刺猛地向猪的心脏方向刺去,此时猪的嚎叫和挣扎更加激烈了。

奇怪的是不出血,猪也不死,老胡反复刺杀还是如此。

这时天空开始掉雨点儿,老胡有些急躁、懊恼,心里有些慌了了。

刘本明见状命令用木棒重击猪的头部,过了好长时间,这头猪才慢慢地没了声息。

大家也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总算杀死了!

与其说是杀死的倒不如说是杖毙的,着实有些残忍。

“嚯!”去毛开膛一看,满膛都是血,猪心被刺成了蜂窝状。

原来是军刺的出血口太小血出不来都流进了膛内,“得嘞!”这血肠是灌不成了。

不管怎么样,总算让连里的同志们年三点吃上了肉饺子。

杀猪的流程从剁、斩、洗到烧,不到3个小时,便在上午11点左右,所有的加餐菜肴基本准备完毕。

在此之后,刘本明作为连里的干部过节期间轮到了白天的站岗任务。

为了确保连里的庆祝活动顺利进行,站岗的人员被允许提前前往炊事班领取饭菜。

刘本明来到炊事班,炊事班长正在将菜分装到黄色的盆中,为各个班级准备分发。

老班长热情地递给刘本明饭勺,笑着说:“今天领导辛苦了,尽情享受,只要不吃得太过。”

刘本明对他笑了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