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前线。
刘之野一拍脑袋,干脆把这些新武器全部拿到实战中检验检验。
因为高山和丛林的环境使得伏击战、狙击战和小规模阵地战成为主要的作战方式,而轻武器在这种环境下成为了战场的主角。
所以在两山轮战中,夏军投入的新武器大多数是轻武器。
这几款投入两山战役中的新型作战武器分别是79式狙击步枪、79式冲锋枪、81式自动步枪、81式班用机枪…
首先说说79式冲锋枪,这枪是专门为丛林近战研制的。
最初名字就叫“丛林冲锋枪”,理论射速高达1000发/分,远远超过56冲的600发/分。
丛林近战中还是有优势的,虽然有20.30发两种弹匣,但大量配发的恰恰是20发弹匣,极高射速配上区区20发的弹匣。
这就非常非常搞笑了,不过在有经验的老兵手上,抢那么一秒钟的压制时间就够了。
毕竟丛林战是“要么不见面,一见面对面”。
而79式狙击步枪,是夏军历史上的首款狙击步枪。
夏国自成立至自卫反击战以来,一直依靠战士们的射击技巧进行狙击作战。
然而,对“白眼狼”自卫反击战的爆发带来了契机。
夏军缴获敌军的德拉贡诺夫svd狙击步枪,以此为模板,于去年正式定型出79式狙击步枪。
这款狙击步枪配备了4倍光学瞄准镜,枪身可装卸多功能刺刀,用于白刃战。
更厉害的是,有位神枪手用这把枪创下了1300米外击毙敌人的记录。
要知道,1300米可是将近8个足球场的距离啊!
不过,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猛虎突击队”五项全能射手钟兴国的战绩。
这位钟兴国用79式狙击步枪一次战斗中就干掉了60多名敌军,创造了夏军狙击战史上的奇迹。
据说,敌军士兵听到“钟兴国”这个名字就会吓得腿软。
79式狙击步枪的威力,不仅体现在它的精准度上,更体现在它对夏军士气的提升上。
有了这种“神器”,夏军战士们的信心大增。
而敌军士兵则开始对我军的狙击手产生了恐惧心理,这在无形中就赢得了心理战的胜利。
还有一款单兵武器广收好评,79式冲锋枪应运而生,专为丛林作战打造。
经高温、泥沙等恶劣环境试验,表现坚挺,获夏军战士好评。
军工人员还根据刘之野提出要研制出一款以班为单位,用来进行火力支援的班用机枪。
于是,81式班用机枪应运而生。
与81式自动步枪不同,81式班用机枪增添了75发子弹的快装弹鼓,并且每个机枪班配备的弹鼓标准量是4个。
此外,81式班用机枪还有一个展开的脚架,使机枪可以进行依托射击,真正具有“机枪”的特点。
这使得81式班用机枪成为夏军火力支援的新选择。
81式班用机枪和81式自动步枪在很多方面有着相同之处,包括通用的子弹和高达70%的零部件通用率,这使81式班用机枪在战场上更耐用。
还有81式微声冲锋枪更是成为了特种部队的“心头好”。
夏军侦察兵们用这种枪在野外打猎,都不会惊动附近的驻守的敌军部队。
这种“无声杀手”在丛林作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让敌军防不胜防。
其中更让敌军害怕的单兵武器是夏军的74式火焰喷射器。
74式火焰喷射器是夏国第二代火焰喷射器。
最大射程50米,具有喷射时油料集中性好,不易分散且燃烧猛烈的优点,有“烧烤大师”的称号。
在收复l山的战斗中,夏军喷火分队用火焰喷射器抵近敌军的暗堡和山洞进行喷射。
刹那间,只见一条条火龙飞舞,烈焰乱窜,里面的敌人瞬间化为火人,只剩下痛苦的哀嚎声。
在整个对“白眼狼”反击战和轮战期间,夏军喷火分队共消灭敌军暗堡、洞穴、隐蔽工事等各种火力点1000多个,给敌军造成了很大的杀伤和心理上极大的震慑。
随着这些新式武器的投入使用,夏军的作战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敌军虽然顽强抵抗,但在夏军源源不断的轮换部队和先进武器的打击下,渐渐开始力不从心。
这些新武器不仅让夏军战士们如虎添翼,更重要的是,它们的实战表现为日后的改进升级提供了宝贵经验。
可以说,两山轮战就是这些新武器的“成人礼”。
除了这些,刘之野给前线部队带来更多的改变。
刘之野的前世,夏军参战官兵全部穿65式军装,大部分没戴钢盔,后期紧急配发80式钢盔。
并不是夏军没有钢盔,战争年代缴获得倭寇钢盔都是好好保存在库房里面的。
只是老军人们觉得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