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艰苦的“猫耳洞”!!!(2 / 4)

终于有治了。

刘述娟一一检查战士们皮肤溃烂的位置,并为其清洗换药。

没想到轮到得了烂裆战士,却因为患病的部位,战士们有了心理障碍。

刘述娟对战士们的反应早有预料,和蔼的将自己称为大姐,战士们怕什么?鼓励战士们先治病。

刘述娟的举动得到了战士们的信任,他们开始积极配合治疗,挽救了无数深受皮肤病困扰的战士。

让部队重新凝聚起了士气,抵御敌军的入侵。

在刘述娟看来,自己所做的并不算什么,在困难条件下坚守阵地的战士们才是最伟大的人。

除了刘述娟,还有很多像她一样的女军医走进l山一线。

她们在敌军偷袭和地雷威胁的夹缝中,解决了战士们的难言之隐。

不仅治好了她们的病,还重建了战士们的自信。

这一过程中,女军医们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由于女军医们往往会在阵地上停留好几天。

一旦被敌人察觉,敌军就会想方设法的攻击夏军的军医。

若是在阵地上不幸牺牲都还好。

若是被敌军特工掳走,难保不会受到非人的折磨。

身为女子,勇气却不输女子,女军医们都是真正的巾帼英雄。

刘述娟是反击战时就来到了前线。

当时她们医疗小分队在驻地的时候就遇到了敌人的偷袭。

她不但没有害怕,反而沉着冷静地面对向敌军扔去手榴弹,成功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在军队中,很多都是以男同志为主,女同志较少。

刘述娟与几个女同志在军队中格外显眼。

她们也不是善茬,其实早已练就了相应的军事本领,完全不畏惧敌军的进攻。

这一天,刘述娟与李亚玲两个人共同负责驻守山上一个简陋的军事堡垒。

这里极其潮湿和闷热的环境让刘述娟她们苦不堪言。

敌人还时不时派遣特工对夏军发动突如其来的破坏行动。

刘述娟等女同志知道在这样如此艰难的作战环境中,更是不得有任何马虎。

趁着天黑,敌军派遣特工对刘述娟她们所在的军事据点进行了偷袭。

但庆幸的是,敌军的行踪被负责巡逻的哨兵发现了,这才让大家有了一定的战斗准备时间。

面对敌军的进攻,刘述娟她们并没有退缩,而是利用了有利的地形和地势与来犯的敌人进行了殊死搏斗。

刘述娟她们跟随作战人员,依据地形抢占有利位置,对敌人进行伏击。

刘述娟看到敌人的身影后,果断地把手里的五颗手榴弹丢出去。

“轰轰轰……”

敌军以为此处夏军驻守兵力众多,误判了形势,不敢向前攻击只能狼狈地撤到了山下。

这样惊险刺激的作战行动,对于刘述娟来说,也算是习以为常的了。

在后期对敌作战行动中,刘述娟负责在后方抢救伤员。

但是她觉得,后方医疗资源和人员充足,任务较轻。

恰好碰上刘之野参谋长号召广大医护人员们去前线。

于是刘述娟就向上级组织和领导申请到一线工作。

上级组织和领导很快就同意了刘述娟的申请,派遣她到了前方的营救护所支援。

大家怀着必胜的信心边境进军,但到了人生地不熟的作战环境中,夏军首先需要克服的往往不是敌人,而是艰难的战斗环境。

刘述娟跟着部队来到了前线作战,就感觉到了身体不适。

但是她没有任何抱怨,仍然与部队一起共进退。

为了坚守阵地,夏军在有限的位置上修筑起了防御工事。

因为形状酷似猫耳,这些在洞内修筑起来的隐蔽点被称之为“猫耳洞”。

猫儿洞内异常狭窄和拥挤,战士们只能在里面蹲着或趴着。

而不能直起腰杆,遇到敌人突袭,也只能朝外与敌人作战。

如此恶劣的作战环境还伴随着让人极端难受的阵阵湿热天气,变化莫测的天气,让作战人员有时觉得在桑拿房,有时又像极了在北方的冬天。

面对这些困难的情况,前线作战的战士们都没有退缩。

刚刚来到一线支援的刘述娟又遇到了突发情况。

已在猫耳洞驻扎了数日的战士孙良同志不幸被敌军击中身负重伤。

不得已只能从紧张危险的前线战斗中被医疗人员用染满红色鲜血的木担架抬了下来。

刘述娟利用自己所学的医疗急救知识,不断地给孙良缠着绷带,有条不紊地给他打着点滴。

为了缓和伤员的紧张情绪,刘述娟还不忘鼓励着伤员。

刘述娟一直和孙良说话,以此来让他保持着清醒的意识,为缓和病情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狭窄的通道里,刘述娟和医疗人员只能用弱小的身躯去扛着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