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掌握敌人的情报,瞿平主动请缨到前方侦察敌情。
并多次圆满地完成了任务,给前线部队攻打敌军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情报。
儿子上了战场,蒲老汉是知道的。
正因如此,蒲老汉成天提心吊胆,夜里更是经常在噩梦中惊醒。
没办法,蒲平出生不久,蒲老汉的妻子就病逝了。
从那以后,蒲老汉就没再娶,他又当爹来又当妈,好歹把两个儿子拉扯大。
现在儿子去了战场,他能不担心吗?
日盼夜盼,自卫反击战终于结束了,但蒲老汉万万没想到,竟然盼回来一份烈士证明书。
据信里说,蒲平带几名侦察兵在一次侦察行动中,在危险重重中,已经获得了情报,然而在回撤的过程中,却遇到了一小股敌军。
为了掩护战友们撤退,他主动暴露了自己的位置,并成功引开了敌军。
但不幸的是在跑动的过程中,他身中数弹,当场牺牲。
更可恨的是,为了羞辱夏军,残忍的敌军竟放火焚尸。
为了夺回蒲平的遗体,战友们迅速找来支援部队,和敌军展开殊死搏斗,最终打败了敌军。
可是,蒲平的遗体被损害得非常严重,他们只能把仅剩的一点残骸带回。
蒲老汉拿着那份烈士证明书,眼里不由得又溢出了泪水。
这可是儿子拿命换回来的。
现在蒲老汉的心愿就是能去看看儿子埋葬的地方。
可是不管是和蒲平的战友打听,还是和部队打听,却都没有个具体的说法。
原来,蒲平牺牲的时候,自卫反击战才开战不久。
因此当时虽然对牺牲的烈士都做了登记,但由于死伤人数众多,所以在善后工作的细节上,还是有记录有误的情况。
而且“卞平”究竟是不是蒲平,也不能肯定,因此蒲老汉迟迟没能得到回音。
爱子心切的蒲老汉,无奈之下走上了漫漫寻子路。
他不仅找到了部队,还找到了相关部门,又走访了和蒲平一起上战场,幸存下来的战友。
结果大家都知道他儿子是在战场上光荣牺牲了,可是具体究竟埋在哪里,却始终没有人知道。
后来,主持善后工作刘之野听说了蒲老汉的事后,格外重视,终于帮蒲老汉查到了蒲平的下落。
原来,他的骸骨被埋在了距离白眼狼三百公里的屏县烈士陵园。
在相关部门的安排下,步履蹒跚的蒲老汉历经2天,穿越1500余公里,终于来到了屏县烈士陵园,找到了“卞平”烈士的墓碑。
虽然姓氏错了,可是墓碑上的照片却让蒲老汉一眼就认了出来。那正是他日思夜想的小儿子蒲平。
那一刻,浑浊的眼泪从蒲老汉的眼眶里止不住地往下掉,他瘫软在墓碑之前,用颤抖的手不断摩挲着儿子的照片。
后来,经过对档案调查,确认这里埋葬的正是蒲老汉的儿子蒲平。
原来当时记录档案的时候,正逢全国推行简化汉字。
工作人员就把“蒲”写成了“卞”,正是这个错误,导致蒲老汉找了许久,才得以与儿子相见。
…………
刘之野现在非常的忙,不仅要忙善后事宜,还要继续指挥部队战斗。
虽然反击战胜利告终,但战斗并未就此结束,敌军在夏方回撤以后继续在边境地区袭扰,并越界侵占了双方边境骑线点。
在此期间当以两山轮战打的最为激烈,其中不少参与轮战的战士此前都参加过反击战,比如赵国忠。
在作战中他作为副连长冲在最前,带领突击队员们灭敌40余人,自己三负重伤却不下火线,最终壮烈牺牲。
坐镇前线指挥的参谋长刘之野听闻他的英勇事迹后感动落泪,并亲自题写9个大字,“赵国忠烈士永垂不巧!”,以纪念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就在赵国忠作战牺牲时,他的孩子才刚刚哇哇坠地。
但是他却再也见不到,这也是英雄最大的遗憾。
赵国忠牺牲后,因为没有鲜花,他的遗体旁摆满了树枝。
战友们知道他爱抽烟就在他胸前放了几支烟,就算是送英雄最后一程。
赵国忠出生于北湖省鄂州,四年前参军入伍。
今年,反击战就爆发了,赵国忠随部开赴前线,参加对敌作战。
赵国忠身高比较矮,皮肤很白,又长着一张娃娃脸。
刚开始大家都觉得赵国忠不是块打仗的料,上了前线后,对他也是特别照顾,生怕这个“小兄弟”出了闪失。
可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位看起来文弱形象的赵国忠,打起仗来却异常勇猛,首战就立了一个三等功。
很快,赵国忠就被领导注意到了,看他是个打仗的好苗子,就把他破格提干。
反击战结束后,已经是班长的赵国忠又成为特务连警卫排的一名排长。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