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七五年冬(3 / 4)

季节,煤价几天一涨也是常事,掺土、泼水……都是习以为常的手段,煤铺老板这时想尽办法赚钱。

如今,刘家庄的村民们已享受集体供暖逾十年,家家户户暖意融融。

屋外,寒风凛冽,雪花纷飞,气温直逼零下二三十度,一片银装素裹;而屋内,却是另一番景象,温暖如春日午后,让人一踏入家门便迫不及待地脱下厚重的棉衣,否则那份闷热简直让人难以忍受。

这集体供暖的便利,不仅让村民们免受严寒侵扰,更显著地减少了煤炭的使用,与京城冬日里那弥漫不散的煤烟味形成鲜明对比,真正实现了既温暖又环保的冬日生活。

这一切的成就,皆源自刘家庄十数年如一日深耕的沼气发电项目。

它不仅高效满足了当地蓬勃工业发展的电力需求,更切实解决了村民们的日常取暖与炊事之困,同时,也为刘家庄的生态环境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绿色屏障,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不过,煤炭也不是在刘家庄的日常生活中完全消失了,像是刘家庄西岸老区的一些平房四合院里,冬天里还有给火炕生火取暖做饭用。

刘之野对那滚烫的热炕情有独钟,归家首事便是跃上炕头,享受那份独有的温暖。

家中火炉不息,沸水翻滚,源自自家深井的清泉,水质清澈,胜却村中自来水一筹。

此时,泡上一壶今年的新“西山茶”,茶香四溢,啜饮一口,暖意涌上心头。再配以瓜子花生,边嗑边看书,那份惬意,没谁了!

惬意归惬意,但他心中也有着化不开的忧愁。

这马上就要到新的一年了,明年可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发生了很多大事。

面对即将到来的那场大地震,刘之野心急如焚,这好不容易穿越一回,他怎么也不能让悲剧再次发生。

…………

每当烟囱淌出的烟油冻成冰溜子时,京城进入深冬。

深冬的京城非常寒冷,北风呼啸着掠过大街小巷,一冬难得停下来。

豁子外是风口,护城河边的垂柳像卸了妆的女人,发丝凌乱,肆意张扬。

南锣鼓巷西边就是什刹海,现在结了厚厚的冰,去湖中的小岛不再是难事。

行人缩在笨重的棉衣里,哈气在领子和眉毛上凝结成霜。无风的日子,老人们出来晒太阳,聊往事。

三大爷闫埠贵又一次无功而返,天太冷了,这鱼也不好钓了。有的冰面太厚砸开半天,不大一会儿就给冻上了。

闫埠贵喜欢钓鱼,过去钓鱼他是为了生计,现在钓鱼是为了乐趣,不可同日而语。

“呦!闫老师这就回了?”

“回了!今儿个出师不利,明儿个再战!”

“嘿!闫老师您这是屡败屡战呐!”

“先让这些鱼儿得意几天,等我回家养精蓄锐再来收拾它们!”

“老哥几个,我先走一步,回儿见啊!”

“得嘞!那我也不靠了,忒冷了!”

“走走走,回去烫壶老酒……”

众人一哄而散。

昨夜大雪纷飞,整整一夜未曾停歇,路面积雪深厚,行走颇为艰难。闫埠贵踏着雪,慢悠悠地往家的方向踱去。

“叮铃铃!叮铃铃!”一阵急促的自行车铃声骤然在他身后响起,闫埠贵本能地以为挡了路,连忙侧身避让。

不料,那骑车人似乎也正巧往这边拐,嘴里还喊着“劳驾让一让……”话音未落,只听“砰”的一声,紧接着是自行车倒地的“咔嚓”响,伴随着女孩的一声惊呼“啊!”和随后的“哎呦”,一个年轻女子已摔倒在路边的雪堆中,身着厚重的棉大衣,脸朝上躺在冰冷的雪地里。

闫埠贵见状,连忙上前搀扶那不慎跌倒的女子。

“哎哟!疼死我了,大爷您走路可得小心点儿啊!咦,这不是三大爷嘛!”

女子身着厚重衣物,遮掩得严严实实,直至她摘下口罩,闫埠贵才恍然大悟,“哦,是小当啊!今儿怎么有空回来了?”

小当迅速扶起歪倒的自行车,眼中满是心疼。她戴上手套,细心地擦拭着车身,每一处都不放过。确认车子完好无损后,她终于松了口气,嘴角勾起一抹微笑。

“嘿,三大爷,今儿我白班,下午早些收工,就想着骑车回来瞧瞧奶奶跟槐花。”话语间,透着股子亲切与急切归家的喜悦。

闫埠贵笑着点点头,心道:“这小当还不错,比她哥哥棒梗强多了,这小子自从上山下乡后,就没有回来过一次……”

他瞅了一眼小当的新自行车,“嚯!小当真不错啊,自己都买上自行车了?”

小当骄傲的回应道:“三大爷,这是我们厂自己生产的,作为厂里的员工,我们买不用票,还便宜许多。”

闫埠贵笑着看了眼小当,她是今年秋天回城的。

小当能回城,一是靠了她小姨秦京茹的努力帮助,二是恰巧碰上了刘家庄各大企业的招工。

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