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老朱的哭与笑!急眼了!(2 / 3)

退位让贤 姜阿山小树 6132 字 5个月前

,这又是之前从来没有人想到的结果。

朱允熥的皇帝之位,因为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固若金汤了。

听着众臣的话,老朱忍不住大笑了起来。

众人见无上皇心情这般舒畅,也皆面露喜色。

随后,老朱又下令,给陕西和塞北行省的巡抚、巡按官员发去了电报。

没过多久,回电便飞速而至。

看着手中的电文,老朱顿时喜不自禁。

有了电报机联络后方,便可实时掌握各地军情民情,远胜昔日依靠驿站、飞骑、急报所带来的迟滞。

对军队行军打仗而言,其作用之大,简直不可估量。

这无异于为大明军队插上了一双凌空飞翔的羽翼。

电报站的一名官员见状,忙上前奏道:“启禀无上皇,眼下陛下已令大明科学院加紧研制无线电报机。”

“无线电报机不需依赖电缆,可随军队,由马车机动携带。”

“如此一来,前方军情不必用快马传递,主帅一封电报便可及时达至前线,能瞬时抵达各部。”

“因人力传讯所带来的延误、风险,都可大大消弭。”

“各军还能密切配合,同时而动。”

“更妙的是,海上的船舶亦可借助无线电报机,与陆上中枢保持联络,再无音信阻隔。”

“据微臣所知,经过近一年的潜心攻关,科学院方面已对无线电报机的研制,已经有了相当的眉目。”

“若进展顺利,恐怕用不了多久,大明水陆军皆可配备此机,届时联络畅通,如臂指使,大明军队的战力必增数倍!”

老朱听得心头一震。

他猛地想起,在自己尚未离开金陵之时,大明便已成功造出完全由蒸汽机驱动的战船,不必依赖橹桨,也无须风帆,且行船速度大增,现如今想来,定已大批量建成。

还有铁路亦在修建之中。

如今连电报机亦已问世。

想到这些,老朱心里又急了起来。

有了蒸汽机船,从海路赶赴欧巴罗,所需时日必大为缩短,孙子手底下的军队,倘若乘此东风,会不会捷足先登了呢?

若真让那小子在自己前头抢了风头,那自己调这么多的军队,劳师动众,无功而返,岂不是颜面无存了?

孙子又推出电报机,已赚尽天下风头。

自己若不在沙场立下一场赫赫战功,如何在朝野百姓面前再露脸。

如此让他们知道,自己终究是朱允熥的爷爷,大明的开国皇帝,仍然宝刀未老!

想到此处,老朱顿时再难按捺,道:

“快!咱们回殿继续议事,今日一定要将下一步出兵之策彻底敲定!抓紧时间出兵,不能再拖延了。”

想到又要被孙子抢到前面,老朱都有点急眼了!

……

实际上,老朱的猜测还真没有错。

大明的工业进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突飞猛进。

真实历史中的工业化,本就是一个跌宕起伏、充满波折的过程。

其间既有沉重的政治阻力,又有民间以及各方势力相争下的暴力破坏。

技术路线亦是屡遭质疑,探索过程中难免走入弯路,误入歧途。

种种因素相加,导致工业化进程波澜不断,也阻碍它的快速进行。

然而,即便如此,真实历史上的工业化依旧展现出了惊人的爆发力。

短短数十年间所迸发出的生产力,已然超越了人类文明数千年的总和。

而眼下的大明,其工业化进程比起原本历史轨迹的正常发展更是要快上百倍。

朱允熥全力以赴推动着改革与发展。

他的决心之坚定,意志之坚韧,使得整个帝国上下几乎没有任何政治阻力可言。

大明统治稳定,自然更无暴力破坏之忧。

技术路线早已明确,方向清晰,国家又投入了无数资金,并持续不断地输送各类资源,发展势头之迅猛,自不待言。

要知道,即便是后世华夏那几十年工业化井喷时期,资金与各类资源都始终受到严峻的制约与限制,发展时亦需权衡与取舍。

而如今的大明,在资金和资源方面几乎可以称得上“有求必应”。

资金的投入自不必说。

大明银行,股市,债市都汇集了数不清的资金,尽数被投入到工业化里面。

铁矿、煤矿等各种矿产资源,也是要多少,便有多少。

眼下处于工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仅凭国内的铁矿煤矿,便足以满足短期内庞大的需求。

至于天然橡胶之类的,也有南洋诸国通过海上航线运送到大明,能充分满足需求。

更不用担心未来。

各大新大陆上的资源与矿藏,早已被大明各大世家麾下的探险队牢牢掌控。

随着这些新兴领地的不断开发,源源不断的矿产必将流入帝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