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大明真神朱允熥!电力的利用!(2 / 3)

退位让贤 姜阿山小树 6254 字 5个月前

允熥又亲自前往大明科学院。

在大明朝廷诸多部门机构中,大明科学院是朱允熥最常造访之地。

原因无他,其他部门皆只需要派遣官员坐镇,好生管理就行了,在没有特殊情况的前提下,不需要也不应该由他这个皇帝直接插手管理具体事物。

这反而会打乱下面的人的正常工作节奏,让他们难以开展工作。

但大明科学院不一样。

朱允熥前世的经验价值巨大,堪称无价之宝。

他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认知,在当下的大明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明科学院正值蓬勃发展,各类发明层出不穷,科研人员探索的科技路线虽热火朝天,却也难免走弯路、碰壁。

可对朱允熥而言,这一切皆如明灯在手。

许多科研项目、技术方向,他早就知晓,能轻易的明断一项科技发展的前途。

往往寥寥几言,便能为科研人员拨云见日,指明正确道路。

别小看这点。

科学最难的,从来不是技巧本身,而是方向的把握。

方向若错,纵使穷尽一生精力,亦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方向若明,后续技术攻关但只是时间问题。

再者,没有方向之前,朝廷也不敢大量的撒银子投钱到一项科研项目里面。

因为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钱全部都打了水漂。

只能试探性的,用少量的钱财做一些前沿研究。

因为研究的方向很多很多,这些钱加起来也是一笔巨额的投资。

但大部分是不会有任何收获的。

当然,前沿科研本就如此。

一万次投资,有一次能获得回报,那便是值得的。

因为回报之高,远远超过一万次投资的钱财付出。

可朱允熥知晓未来方向,大明的科学研究,就不需要这样去摸索了。

正所谓“摸着石头过河”,若前人已趟出一条可行之路,后人循迹而行,便能节省无数的时间与资源。

前世华夏科技突飞猛进,在短短几十年间,便直追甚至超越西方列强几百年的发展,亦多因站在了正确的科技道路之上。

如今的大明,已屹立世界科技之巅,故而,诸多前沿领域,便需自力开拓,没有前人的线路可走,没有现成的科学知识学习,只能自我探索。

朱允熥凭借前世记忆,恰如一座科技灯塔,为大明科研事业照亮前行方向,其作用之大,难以言喻。

这一切,也让朱允熥在大明科学院众多科技工作者眼中,俨然成为近乎神明般的存在。

作为科学家,他们原本最信奉理性与逻辑,不屑于神祇迷信。

但亲历了朱允熥屡屡准确指点科技走向,目睹他一次次引领突破前沿壁垒、推动重大技术飞跃,即便是最冷静理性的科学家,此刻也不得不承认,世间或许真有“神明”存在。

大明的天子,正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真神”!

科技真神!

朱允熥每一次指点,皆宛若天启。

他所提出的理念,几乎总能走在时代前沿,并且正确无比。

他所勾勒的蓝图,就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是无数次被事实证明了的。

谁怀疑,谁就会被科学无情的打脸。

说他不是神,众人反倒无以自解心中的震撼!

也因此,大明科学院的一众科技工作者,皆成了朱允熥最狂热的拥趸,亦是对大明最为忠诚坚定的一群人。

此次朱允熥前来大明科学院,并非闲着无事,随意来逛,而是事出有因。

不久前,他刚接获禀报:大明科学院的科学家们,依照他先前的提示,竟然成功用硫酸、铜与锌为原料,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器!

这个消息让朱允熥精神为之一振,当即亲自赶来大明科学院。

电力的用途有多么广阔,毋庸赘言。

早在之前,朱允熥便曾设想,能否让大明跳过漫长的蒸汽时代,直接迈入璀璨的电力时代呢?

但很快,他就否定了这个想法。

原因极其简单。

朱允熥虽有前世记忆,可毕竟并非电力专业出身,对于电学、电气工程的深层认知远远不足。

要他谈谈电压电流的基本原理、亲手布置家用电路、换灯泡,接电线,乃至安装电表,倒也绰绰有余。

对电磁感应的一些原理,他亦能略作阐述。

可一旦深入至麦克斯韦方程、场论等高阶理论层面,他便难免捉襟见肘,力有未逮了。

至于说要从零起步,凭空发明并大规模利用电力体系,更是无从谈起。

连从何处着手都心中茫然。

前世学校里教的有限的电力电气知识,也并不会深入讲解这些。

因为这些东西早就被发明了,学生需要学习的是电的原理和怎么利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