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想必早已向驻守边疆的将领下达公文,命其全力配合出使的使团。”
“两位大人只需亲赴军营,以符印为凭,宣称奉陛下口谕密旨,需借数百精锐随团行事,并严令军方守口如瓶。”
“边军将领畏惧朝廷威严,又无从查证口谕密旨真伪,定不敢公然抗命。”
“如此,银钱与兵马皆可齐备。”
陈诚与霍连诚闻言,震惊得几乎停住了呼吸,眼中满是震撼之色。
陈诚站起身,步伐急促地在房间内踱了两步,道:“向大明银行借款百万贯宝钞?假借圣旨向边军调兵?”
“这……这未免太过大胆!”
“若事败,我们拿什么偿还巨债?”
“更遑论假传圣旨之罪,一旦被朝廷察觉,只怕我们项上人头难保!”
霍连诚没有说话,紧锁眉头,双手交握,目光在李伯约与陈诚之间游移。
李伯约却神色自若,对陈诚的话,丝毫也不以然:“欲立不世之功,焉能不冒些许风险?”
“两位大人若能将东察合台汗国纳入大明版图,区区百万贯宝钞,难道还不值得吗?”
“须知朝廷若对东察合台汗国兴兵征讨,耗费的钱财,又何止千万贯?”
“两位大人若能以使团之力,兵不血刃地掌控别失八里,岂非为朝廷省下千万贯的军费,立下旷世奇功?”
大明新军虽战无不胜,然其背后却是无数银两堆砌而成。
火枪造价远超弓箭,子弹也无法如箭矢般回收再用。
发射后的子弹,仅有弹壳可以回炉重造。
一场大战,子弹的耗费动辄数十倍于箭矢,甚至是数百倍。
李伯约曾经担任过子弹工厂的厂督,对此再清楚不过。
如今新军的强盛,仰赖的是陛下治国有方,国库充盈,方能支撑如此浩大的军费开支。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以便国家。”
“此乃古来通义。”
“两位使节大人身负重任,亦当有临机决断之权。”
“假借圣旨调兵,诚然是大罪,但若能平定东察合台汗国,那一便是两位大人果敢担当、为国尽忠之举。”
“朝廷非但不会降罪,反而会将两位大人之功勋,镌刻于史册,传颂千秋!”
陈诚仍有些迟疑,嘴唇微动,开口反驳:“话虽如此,但此事风险太大……”
李伯约打断了他的话:“下官既敢献此策,自然愿与两位大人共担风雨!”
“下官刚才便说过,还有一个小小的请求,那便是恳请随两位大人一同前往别失八里,无论借款还是调兵之事,若有任何后果,下官愿与两位大人同担罪责,绝不退缩!”
他挺直身躯,目光炯炯,透着一股不惧生死的决然。
陈诚震惊地望着李伯约:“你身为嘉裕县令,怎可擅自离开辖地?主官无故擅离守地,乃是死罪”
李伯约神色从容:“两位大人无需忧虑。下官早已妥善安排县内事务,县丞才干出众,足以处理日常政务,县尉勇武有担当,足可维护地方安宁。”
“即使下官暂离,嘉裕县亦会井然有序,绝无后顾之忧。”
“各地县令空缺之事,时有发生,并无甚大碍。”
他语气中透着一股难以动摇的决心:“然若随两位大人前往别失八里,下官自问能发挥更大作用,助两位大人成就一番惊天伟业。”
“此乃千载难逢之机,下官岂能错过?”
自调任边疆以来,李伯约心中始终渴望着能建功立业,以便能重返金陵。
可是,便他将嘉裕县治理得再好,政绩斐然,却也难以实现这个梦想。
甚至,他此生极有些可能会终老于此荒僻之地。
但是,若能随使团前往别失八里,助大明掌控东察合台汗国,立下不世之功,前途便将彻底改写。
为此,李伯约早已暗中筹谋,在使团抵达之前,便已将一切准备妥当,只待这一场豪赌。
“下官早已下定决心,愿与两位大人共赴险境,成此大业!”
霍连诚听罢,眼中闪过一抹激赏之色,他猛地站起身,豪气干云道:“李县令既有此胆魄,敢舍命一搏,我霍连诚岂能落于人后?”
“好,这一回,我便拼尽全力,与你共谋大业!”
作为久经沙场的武将,霍连诚早已习惯刀口舔血,出生入死对他而言,便如同家常便饭。
此刻,李伯约的果敢,点燃了他心中的热血。
那股建功立业的渴望,如烈焰般熊熊燃烧。
陈诚眼中掠过一丝挣扎。片刻后,他终于将心一横,道:“既如此,便依李县令之策,借款、借兵,孤注一掷,成就千秋功业!”
……
数日后,在李伯约的精心安排下,使团顺利自大明银行借得百万贯宝钞,又以符印为凭,成功说服边军将领,借来五百名精锐士卒。
此外,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