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新的技术突破!(2 / 3)

退位让贤 姜阿山小树 5724 字 5个月前

这不禁让他联想起千年前秦始皇一统度量衡的壮举。

然而,秦时的度量衡统一不过是简单粗放之举,远不及工业化时代所需的精密与繁复。

他前世虽非技术专家,却也知晓,譬如螺丝这等小物,便有十几种型号,每一种皆有严格的尺寸规范。

别小看这些细枝末节,若无国家强令制定标准,严令所有工厂遵行,便不会有所谓“一号螺丝”“二号螺丝”。

而只会有a厂的“a型螺丝”和“b型螺丝”,b厂的“a型螺丝”,“b型螺丝”……各厂自成体系,互不兼容。

若无统一标准,螺丝型号岂止十余种,而是成千上万,乱如麻团!

随便一颗螺丝损坏,都需要千里迢迢回原厂修配,市面上无一可替代,那将是何等窘境?

还有其他部件,桩桩件件,皆是如此。

标准的制定,实乃工业命脉,其复杂程度远超常人想象,只因深藏幕后,才不为世人所察觉罢了。

朱允熥赞道:“不错,不错,不愧是朕提拔之人,竟有此见地。”

赖文安闻言,心中一喜,却不敢懈怠,只恭声道:“臣不敢居功,皆仰赖陛下英明。”

“你所言极有道理。”朱允熥微微颔首:“的确到了该确立统一生产标准的时候。”

“然而,此事绝非朕轻描淡写颁下一道圣旨便可万事大吉。”

“需由你们科学院牵头,召集一批精通技艺的专家,共同商议研讨,将所有相关标准细致入微地制定出来。”

“待反复推敲确认无误后,上呈政务处审核通过,方可向全国颁布施行。”

“即便标准初成,也绝非一劳永逸。”

“日后在推行过程中,难免会暴露疏漏,或发现不尽合理之处。你们需广纳意见,及时修正,乃至日后推出更为完善的新规。”

“此等重任,非科学院莫属。”

赖文安身子微微一僵,眼中闪过一丝错愕。

他原不过是在生产中隐约察觉不便,心中萌生出统一标准的念头,觉得若能实现便大有裨益。

至于如何着手,他心中实则一片迷雾,原本还暗想,皇帝陛下金口一开,圣旨一下,一切难题自会迎刃而解。

可此刻听朱允熥讲来,他才猛然醒悟,自己竟是将这桩大事想得过于轻巧了。

他一时茫然,尚不完全明白其中深意,但陛下既如此谆谆教诲,必有其高瞻远瞩的考量。

赖文安强压下内心的波澜,恭敬俯身:“臣明白了!臣谨领圣命,定当竭尽全力,将此事办得妥帖周全!”

朱允熥轻轻点了点头,语气中带上几分温勉:“科学院乃朕亲手缔造。”

“朕登基后,更不惜力排众议,将科学院地位拔高,与朝廷诸部并肩而立。”

“此举在朝野间掀起了不小的风波。”

“至今仍有不少人在私底下议论纷纷,说科学院何德何能,竟敢与朝廷诸部平起平坐?”

朱允熥话锋一转,隐有威势:“因此,你们必须拿出真本事来!让那些质疑的朝臣瞧个清楚,让大明的万千黎民看得明白,科学院不仅无愧于朝廷赋予的尊位,更对得起国库倾注的每一两银子!”

赖文安闻听此言,猛地俯身跪地,双膝触地发出沉闷的声响:“臣本一介布衣,卑贱不堪,蒙陛下慧眼识才,不弃微末,擢升臣执掌大明科学院,使臣得以从草莽之身一跃跻身朝堂,此等恩德,臣粉身碎骨亦难报万一!”

他抬起头,眼眶微红,语气愈发铿锵:“请陛下宽心,大明科学院上下,定当殚精竭虑,绝不辜负陛下殷切厚望!”

朱允熥凝视着他那郑重其事的神情,微微颔首,并未在此话题上多做纠缠,转而沉声问道:“你且给朕一句实话,蒸汽机车究竟何时能摆脱试验轨道的束缚,真正驰骋于大地上,肩负起运载货物的重任?”

赖文安略一迟疑,随即恭声道:“回陛下,蒸汽机车的各项技术已渐趋成熟,唯独密封一关,仍是拦路之虎。”

“因密封不稳,故障频发,若要投入实际运行,尚需时日打磨。”

“如今既有陛下指点迷津,臣斗胆估算,若进展顺利,或许一两月间便可见效;若遇阻碍,则或许仍需一年半载乃至更长的时间,方能大功告成。”

他垂下眼帘,额间隐现细汗,显然不敢将话说得太满。

毕竟此事变数颇多,赖文安心中实无十足把握,却又不敢在帝王面前含糊其辞,只能以诚相告。

朱允熥听罢,眉头微皱,却并未流露愠色。

他何尝不知,科学的探索从来不是坦途,密封难题或许明日便迎刃而解,亦可能拖至来年,甚至更久远的光阴,谁又能断言?

方才的追问,是否有些操之过急了些。

科学之道,容不得半点急功近利,更非蛮力胡来可破。

一念及此,朱允熥语气缓和下来,宽慰勉励道:“此事实属不易,朕知你已倾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