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敛财之法!论如何割富豪的韭菜!(2 / 4)

退位让贤 姜阿山小树 8691 字 5个月前

同,每户人家购买盐时也都缴纳了一样的盐税。”

“表面上看似公平公正,可这恰恰是最大的不公平。”

“富人和穷人食用的盐量皆是一样,所以缴纳的盐税一样,可他们实际承受的经济负担却有着天壤之别。”

“这就好比拥有一百亩良田的富户,和连一亩田地都没有的贫农,却缴纳了相同的税赋,这怎么能一样呢?”

“这又哪里有公平可言呢?”

“天底下,绝大多数人都是穷苦百姓,富人仅仅占据极少的一部分。”

“也正是这些数量庞大的穷人,吃了大多数的盐,也承担了绝大部分的盐税。”

“长此以往,这种不合理的税赋制度只会导致穷者愈穷,富者愈富。”

“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矛盾也会日益尖锐。”

“从前,朝廷财政困难,实在是没有其他办法,只能依赖盐税。”

“如今,朝廷既然能够从大明银行、税务司,以及各个工厂等其他地方获得的资金,那么这项主要向穷人征收的盐税,就理应废除了。”

听完这番话,杨荣、杨士奇、夏原吉等人只觉心头猛地一震。

夏原吉向前一步,神色凝重,恭敬躬身行礼,道:“陛下心怀此等仁善之意,实乃江山社稷之洪福,更是天下亿万黎民之福。”

他微微顿了顿,又接着道:“只是,当下朝廷财政状况本就艰难,入不敷出。”

“若再废除盐业专营,这往后的日子,可就举步维艰了。”

“陛下有这份怜悯百姓的赤诚之心,实在是难能可贵。”

“但真要废除盐引制度,还需从长计议,暂时先缓一缓为好。”

“待朝廷财政充盈,国库丰裕殷实之时,再行废除,也为时不晚。”

朱允熥脸色一正,断然道:“朕意已决,此事不能再拖延!”

他语气严肃,斩钉截铁。

“你们莫要只看到盐引制度给朝廷带来的赋税收入,却忽视了其背后隐藏的巨大危害,以及高昂的征收成本。”

“正如朕刚才所言,单是私盐贩卖一事,便引发了多少祸端与动乱!”

“沿海之地,乃至整个大明的治安,都因此而恶化了许多。”

“为了整治这些乱象,朝廷以及各级官府,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

“你们可曾仔细算过这笔账?”

“更不用说,社会动荡所带来的那些无形的成本。”

“若将这些加起来,恐怕早已远远超过每年征收盐税所获得的几百万两银子。”

社会综合治理成本,这在后世是一门专门的“科学”。

这个成本,不仅仅是国家为维护治安所增加的费用。

还包括整个社会的商人,乃至普通民众所额外增加的各项开支,由此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阻碍。

比如说,某个地方私盐贩子猖獗,那其他做合法生意的商人,也多半都不敢前往该地。

因为私盐贩子乃是官府通缉的重犯。

在这个时代,对贩卖私盐的惩罚,相较于后世对贩卖毒品的惩处,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旦发现,就会人头落地。

说白了,敢贩卖私盐的人,皆是亡命之徒。

然而,毒品尚有禁绝的可能,食盐却是百姓生活的必需品,一日不可或缺。

故而,贩卖私盐的人如野草般,杀了一批又来一批,源源不断。

某地若有大量这样的亡命之徒,治安又怎能好得起来呢?

商人们出于对自身人身安全的考虑,自然对这些地区敬而远之。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商业日益繁荣,这些潜在的社会成本将会越来越高昂,远远超过征收盐税所得的那区区几百万两银子。

只可惜,大明的官员们,还不懂得算这方面的政治账、整体账,仅仅只看到了征收盐税所带来的眼前收益。

此言一出,杨荣、夏原吉等人,皆不由自主地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他们都是极为聪慧之人,饱读诗书且深谙政务。

此前不过是思维局限,未曾从这般独特的视角去考量问题。

如今经朱允熥提点,他们自己细细琢磨,便发觉其中所言似乎确实大有道理。

心中不禁暗自感叹,陛下不愧是陛下,真龙天子,天资睿智,远非凡人所能企及。

不过,夏原吉心中仍存疑惑,他拱手道:“陛下这番言论,大有道理,发人深省,臣受教了。”

拍了一句马屁后,他接着道:“不过,若食盐不由盐商经营,那朝廷又该以何种方式向百姓售卖食盐呢?”

“倘若对食盐售卖一事放任不管,只怕那些唯利是图的奸商便会趁机作乱,或哄抬盐价,或制造稀缺,或以劣充优。”

“依臣之见,诸如食盐、米粮之类关乎百姓日常生活的民生必需之物,朝廷还是应当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