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寿的怀疑,暹罗的用途!不战而屈人之兵!(3 / 4)

退位让贤 姜阿山小树 7848 字 5个月前

不过蛮族大多是些鼠目寸光之辈,根本不懂这个道理罢了。”

此言一出,朱寿像是被定住了一般,整个人猛地再度愣住。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异色。

显然,这是他从未思索过的全新角度。

朱寿下意识地拧紧了眉头,脑海中开始不受控制地翻腾起各种念头。

这思路乍一听,竟似天马行空,但细细咂摸,似乎又真有那么几分难以辩驳的道理。

回想起那段历史,金人当时向宋朝狮子大开口,索要五百万两黄金和五千万两白银,还限定日期,要求立即赔偿,分毫不许拖延。

这天文数字般的赔偿,无疑远远超出了宋朝所能承受的极限,完全是把宋朝往绝路上逼。

最终,本应在强权下“屈膝”的宋朝,被逼迫到了死角,不得不奋起反击。

朱寿忍不住在心底暗自揣度,倘若金人当时没有这般凶狠相逼,依旧留着徽钦二宗,转而要求宋朝每年上供钱财,让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囊中,是不是最终获得的利益会更为可观呢?

或许,金人并非没有想到这种细水长流的好处,只是受限于自身国力,不敢冒险。

毕竟,若是给宋人充足的时间厉兵秣马、筹备力量,再来一场交锋,宋人还真未必会输给金人!

所以,金人在当时,急切地想趁着战胜的余威,尽可能多地索要战利品,快速充实自己。

但大明与暹罗的局势截然不同。以大明如今强盛的国力,就算再来一百次、一千次战争,也依旧能够轻而易举地击败暹罗。

完全不用担心暹罗会借此获得喘息的机会,进而卧薪尝胆,日后卷土重来、奋起反抗。

既然如此,那为何非要将暹罗一次性压榨到极致,而不选择细水长流的方式呢?

朱寿作为战功赫赫的武将,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多次凭借智谋与果敢击败诡计多端的敌人,他自然不是愚笨之人。

相反,他聪慧过人,心思缜密。

否则,在那充满阴谋算计、兵不厌诈的战场上,他早就被敌人的奸计所害,尸骨无存了。

更别提立下数不清的显赫战功,获封大明的舳舻侯了!

只不过,之前他多少有些陷入思维惯性之中,一门心思只想着尽快、尽可能多地帮大明获取利益。

却从未想过换个角度去考量问题。

如今听李思聪这么一番剖析,朱寿只觉眼前突然豁然开朗,仿佛一道光照进了此前被忽略的角落。

李思聪神色沉稳,不紧不慢地接着说道:“大将军,你也知道,大明对暹罗的土地并无索求之意。”

“若是直接统治暹罗,其中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治理过程中的种种难题,必然会让我们得不偿失。”

“我们真正需要的,不过是一处能驻军的港口,凭借此地驻扎大军,便能对南洋诸国形成强大的威慑之势。”

“如今,这一要求已然得到满足。”

他脸上浮现微微笑意,对此十分开心。

“该赔偿的军费,暹罗方面也已然同意赔偿。”

“至于开发矿产资源一事,为何要付钱呢?”

李思聪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笑意,娓娓道来:“倘若不付钱,即便暹罗朝廷点头应允,可暹罗的百姓,内心必定会觉得这是一种耻辱,认定大明是在抢夺属于他们的东西。”

“如此一来,他们说不定就会想尽各种办法,骚扰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虽说我大明天威赫赫,并不惧怕这些骚扰。”

“但即便如此,若长期派兵保护,耗费的军饷、物资,开销可着实不低。”

“更会因此而彻底丢失暹罗的民心。”

“与其因这区区不多钱财,种下仇恨的种子,倒不如花钱去收买人心。”

“这笔钱,看似买的是矿产资源,实则买的是暹罗百姓对大明的好感,是暹罗的民心所向。”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助力暹罗进行开发建设。”

“一方面,这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利益。我大明对暹罗的资源需求迫切,而暹罗同样也需要我大明制造出的各类精美产品。”

“双方互通有无,商贸往来,定能创造丰厚的财富。”

“另一方面,这也会实实在在地让暹罗百姓从中受益,是真正的双赢之举!”

“我们的目的,是要让暹罗百姓不仅不仇恨大明,反而对大明心生向往,对大明感恩戴德。”

李思聪的语气愈发坚定,掷地有声:“唯有如此,即便有一天,暹罗的国王或是其他权臣妄图反抗大明,暹罗的百姓也绝不会支持他们。”

“甚至,若是大明想要废掉某个昏庸的国王,重新拥立一位贤明的新君,暹罗百姓都会夹道欢迎。”

他眼中透着自信与豪迈,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语气一顿,深吸一口气,而后振声道:“大将军,陛下的宏图伟略,目标从来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