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杨士奇的办法,收天下之粮!(2 / 3)

退位让贤 姜阿山小树 5866 字 5个月前

好的防水防潮之功,可以防止粮食受潮霉变。”

“若将全国的粮食,都储藏在这种水泥粮仓里面,便可减少两成以上的粮食损耗。”

朱允熥眸内精光一亮,道:“那我立即拨款,令各地官府全力用水泥建筑新式粮仓。”

时至今日,大明的水泥产量已相当之高,也培养了大量会生产制造水泥的技术工人。

“没有这么简单。”

杨士奇轻轻摇了摇头。

“原来天下粮食共十分,国库粮仓里面的储粮,连一分都不到。”

“前段时间太孙殿下利用与地方豪绅之间的粮食大战,提前去乡下布局收储。”

“秋收之后,这些收来的粮食和国税赋之粮合在一起,约摸能占到天下粮食的一成左右。”

“这还得今年税赋征收一帆风顺,不闹出任何事情。”

“但即使如此,天下间九成的粮食,仍在民间百姓手中,在那些地产众多的地主手中。”

“朝廷总不能强令他们将家里储藏的粮食,全部都交出来吧?”

“天下没有这样的道理。”

“真要这样做的话,那恐怕全天下的百姓,都得反了。”

“可如果不收上来,仅靠朝廷粮仓里的那些粮食,就算从此不被老鼠吃掉一粒,全国能多出来的粮食,亦不过是百之一二罢了。”

朱允熥不由呆住。

封建社会和后世现代社会不一样。

后世寻常百姓家中,储藏能吃一两个月的大米,就算很多了。

后世绝大多数粮食,都储藏在国库粮仓里面。

但这个时代,家家户户都在储粮。

大多数百姓家里,都藏着足够吃到明年秋收的粮食。

这是他们保命的粮。

没有这些粮,他们就得担心自己全家饿死的问题了。

这些粮,也是老百姓的命根子。

朝廷若要将这些粮都强行收上来,那老百姓就真的走投无路,只能全体造反了。

即便是最残暴的君主,也不会做这么愚蠢的事。

可不将粮食收上来,分散储藏在千家万户,便不可能消除老鼠带来的损耗。

让家家户户都住进水泥建筑的房子,家家户户都能自己防范好老鼠的入侵,这显然不是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不是一年两年能做到的事。

这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时间。

“殿下也不必失望,能多出百之一二,便是多出了足够供上百万人口吃的粮食,这已是盖世之功。”

杨士奇安慰道。

他心中感慨不已。

太孙殿下的一项发明,便有如此之大的作用。

不仅让金陵城里大大小小的路,都变成了水泥路,较之原来,好走了百倍,不会再因为下雨而泥泞难行。

而今,又利用其建造出可以防范老鼠的粮仓。

这等功绩,放在一名身份普通的百姓身上,也足以让此人名垂青史,受万世敬仰。

于太孙殿下而言,他却仿佛只是做了一件极微不足道的小事。

大明有这样的人掌权,何愁国家不能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繁华盛世呢?

“水泥还可用在修建水塘上和加固堤防上。”

“朝廷逐步加大修建水塘和堤防,抗旱防涝,粮食便能年年丰收。”

“若是科学院能研制出有效的农药,大明的粮食生产更能再上一个台阶。”

“殿下予以厚望的蒸汽机,我此前特意去看过,用它来抽水,实是神器。”

“再辅以垦荒之策,多管齐下,何愁大明粮食不足?”

“自古以来,纵然再是太平盛世,寻常百姓也只能吃七八饱。”

“而今太孙殿下治理国家,国库之充盈,前所未有,百姓丰衣足食,此诚千古圣君亦不及。”

加大水利建设,用蒸汽机来抽水抗旱?

说起来,历史上早期的蒸汽机,就是为了抽排地下矿藏的水而发明出来的。

抽水也是早期蒸汽机最大的用途。

后来用在用在织布机,用在其他各行各业,则是慢慢挖掘出来的用途。

相比这个时代靠人力驱动的龙骨车,蒸汽机抽水的效率,无疑会增加百倍都不止。

相比驱动轮船前进,仅用来抽水,无疑也容易许多。

但即使现在大明制造局将蒸汽机顺利造出来,然后立即铺开,大量制造,要让各地的农民用上,也是明年的事了。

杨士奇想要说的显然不止这些。

朱允熥笑道:“别只顾着拍我马屁,赶紧说眼下的措施。”

杨士奇正色道:“上面这些举措,才是治本之策,故而说在前面。因为究其根本,还是增加粮食产量。至于眼下的法子嘛,无非是两个字——收粮。”

“天下百姓储藏的粮食还是不少的,大户储粮更多。”

“别说这几年大明风调雨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