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周密的准备,班门弄斧!(3 / 4)

退位让贤 姜阿山小树 8018 字 5个月前

他们同样打探不到太多倭寇的具体信息。

但探听司不一样。

随着《大明日报》在各地开设分社,探听司的势力,也深入到更广泛的地区。

探听司招募的人,三教九流,无所不包。

更重要的是,探听司有钱啊!

《大明日报》一年两百多万两白银的收入,都砸在了探听司和情报局。

相比之下,老朱的锦衣卫密探和检校,一年能投入的钱,连他们的零头都没有。

有钱能使鬼推磨。

有钱就能招募更多的奇人异士,有钱就能买到很多很多消息。

而且,此时的探听司,虽然做的是朱允熥这个太孙委托的事,但它本身并不是官方机构。

除了主管探听司的姚广孝之外,探听司内的其他人,都是没有官阶品级。

虽然内部也有级别高低,但它更像是一家企业在运作。

没有官阶品级,也就没有什么流官和胥吏之分。

消息便不会上下堵塞。

同时,探听司的人,在全国各地四处调动,以防止被地方势力把控。

这样的探听司,对各路绿林豪杰,英雄好汉,江湖帮派,都了如指掌。

当然也能打探到倭寇的据点在哪里。

另一方面,探听司虽然不是官方机构,但它毕竟归属于《大明日报》。

尽管《大明日报》各个分社也没有官阶品级,但谁都知道大明日报是太孙殿下亲自主办的,谁都清楚,大明日报上一篇文章的影响力有多大!

因此,在必要的时候,探听司也可以请大明日报分社的主管,去请官府配合行事。

官府肯定是会卖这个面子的。

毕竟,谁也得罪不起大明日报和它背后的主人。

杨士奇主管的大明银行也是如此。

企业化运作,没有官阶品级。

但地方官府会给予配合。

实际上,大明银行还承担着另一个责任,那就是打击假钞。

虽然新版大明宝钞的防伪能力很强,伪造难度非常高。

但劣质伪造也是伪造。

并不是所有的老百姓都具备很强的鉴别真伪的能力。

在专业人士眼中一眼假的假钞,老百姓也不一定能鉴别出来。

这时候,大明银行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因为收到钱之后,总有老百姓将钱存入银行。

银行一旦发现假钞,就立即启动上报追查程序。

如此一来,很容易发现假钞来源于哪里,从而对其进行严厉打击。

在没有大明银行之前,等官府发现市面上有假钞的时候,往往都已经泛滥成灾,造成极大的破坏了。

可各个地方都开设了大明银行,假钞就会被第一时间发现。

企业式运转的好处是灵活。

这个时代还没有编制的说法。

但百姓找一份工作,都是希望能长长久久一直做下去的。

因为资本还处萌芽阶段,“跳糟”这个名词都没有出现,员工为了保住饭碗,也会尽心负责。

何况大明日报各级员工的薪水报酬都非常可观。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官僚主义肯定同样会在大明日报和大明银行内出现,但那是以后的事了。

至少此时的大明日报和大明银行,作为新成立的机构,一派欣欣向荣,还没有沾染什么官场恶习。

探听司正将触爪深入各地,将数不清的消息传递汇总。

情报局也在抓紧运作。

他们甚至已经派人前往倭国。

或许,在朱允熥正式出征倭国之前,就能收到情报局的密谍传回来的情报了。

“果然如此!”马和一脸兴奋:“太孙殿下早就知道倭寇所在了。”

对于自己崇拜的偶像,他绝对信任。

一旦证实,就更加高兴了。

朱能和张辅相互对望了一眼,同时拱手道:“太孙殿下胸有丘壑,卑职佩服。”

也对。

这位传说中的太孙,号称才华智略天下无双。

怎么可能连如此简单的事都想不到呢?

自己两人有点杞人忧天了。

主要是亲临太孙身边,才发现他实在太过于年轻。

很容易便不自觉的将他看成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

此时才猛然响起,眼前的少年,并不是寻常的少年。

而是多智近妖,料事如神,杀伐果断,民间皆传他乃是神仙临凡,真龙降世的太孙殿下。

也只有在此时,看着他拿出来的图纸,想起他的种种事迹,才惊觉眼前之人的不凡。

而自己两人,自是以为是的说了一大堆,有点班门弄斧了。

朱允熥淡淡一笑,道:“那便去传令吧,向倭寇聚集之地进发,先荡平了翁山县一带的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