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明的第一支海军!(2 / 3)

退位让贤 姜阿山小树 5809 字 5个月前

岁的时候,送孩子去学堂念几年书,完成基础的启蒙教育,不少普通百姓家庭咬咬牙,还是能负担得起的。

连朱元璋这种家里穷得叮当响的人,都能通过入庙当和尚而读书识字。

自幼父母双亡,家里一贫如洗的汤和,同样也认得字。

足见初略识字的人群,在民间是广泛存在的。

这样的人,当然不可能去参加科举。

他们的文化水平还远远不够。

但他们正好是订阅《大明日报》的主力人群,也完全满足大明军事学院招募学员兵的要求。

至于体能测试,勋贵子弟们原以为会测试射箭和武术等项目。

这是许多军队测试的要求。

但结果,大明军事学院却是测试视力,听力,以及跑步和游泳,直接让许多人傻眼。

视力和听力还好,只需符合基本要求即可。

跑步和游泳则淘汰了相当多的人。

除此之外,还有一项至关重要的测试,便是勇气与胆量的测试。

该项测试,由蓝玉担任主考官。

考场内,一名刚刚通过前面多项测试的学员站到了标靶下。

蓝玉站在数十米远的地方,张弓搭箭,瞄向学员。

刹时间,这名学员吓得浑身颤颤发抖。

蓝玉微微皱眉,放下弓箭,道:“下一个。”

这名学员显然是不合格的,根本无须浪费时间。

第二名学员走上前来,他比前面的学员表现镇定得多。

“啪!”

一箭射出,学员吓得连忙低头躲避。

蓝玉轻轻摇头:“下一个。”

很快,第三名学员上前,在标靶下方立定站好。

蓝玉张弓搭箭,箭矢疾飞而出。

“咔嚓!”

一声轻响,箭头射入学员脑袋上方一寸远的标靶中心。

学员纹丝不动,神色淡定如常。

蓝玉的脸上,不由得浮现一抹笑意。

以他的箭术,在这个距离,就算闭着眼睛也不可能射偏半分。

但对于直面箭矢的人来说,却是另一番感受。

他们会提心吊胆,会忍不住想要闪躲。

只有真正具有勇气的人,才能这般镇定。

这样的人,看淡了生死。

在战场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危险,都不会当逃兵。

他们有勇气死战到底!

一支全部由这样的士兵组成的军队,才是真正的精锐。

“过关!”

蓝玉高声喊道。

接着又开始了新的测试。

……

朱允熥正四处巡视考场。

大明军事学院的第一期学员非同小可。

在他的计划里,这些人将来成为整个大明军队的核心骨干。

接下来当然还有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源源不断的招募下去。

作为大明的新军,最终将取代原来绝大部分的军队。

当然,军队的数量会大大减少。

因为战斗力大幅提高之后,根本不需要这么多的军队。

老朱所订立的军户制度,好处是士兵既是兵,也是民。

闲时务农,战时当兵。

他们都有朝廷分的田地,足以满足其生活需求,朝廷不用再额外给付军饷。

这一制度能成立,是因为经历了元末战乱,天下有了大量的荒田,无主之田,可以作为军屯。

其次是还有无数流离失所的流民。

将他们充作军户,不仅能满足国家军事力量建设的需要,还能让流民都种上田,吃饱饭。

一举两得!

然而,弊端也是很显而易见的。

军户们的生活重心,其实并不在作战上面,而在种田上面。

毕竟,打仗对他们毫无好处,连军饷都没有。

种田才是实打实的利益。

久而久之,卫所的军力自然越来越拉垮。

其次是,军户制度过于强化军官的权力。

士兵必须无条件服从上级军官的命令。

这在执行作战任务的时候,当然没有问题,也是必然的要求。

可如果回归到日常生活,种田养家上面,问题就大了。

对于总旗,百户等世袭军官来说,既然士兵必须要听我的命令,那我家的田,当然得由士兵来帮我耕种。

毕竟,即使是后世的现代军队,许多国家的军官仍然会经常指使士兵帮自己干私活。

更别说是眼下的大明。

因为军官的权力使然,国家想要彻底禁绝这种事情,近乎不可能。

不止如此,士兵家种田的粮食产出,也得归我所有,士兵家的田,就是我家的田!

因为国家必须维护军官的威望,不能允许士兵和军官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