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挑拨!崭新的时代!(2 / 3)

退位让贤 姜阿山小树 5991 字 5个月前

正是曹国公建功立业,向陛下表明忠心的最好时机。”

李景隆神情稍变,连忙问道:“此言何意,还请黄先生赐教!”

黄子澄又端起茶杯,再喝了一口,方道:“陛下宠爱吴王,对他信任有加,这自然是没错的。”

“陛下是至情至性之人,那日在朝堂上发生的事,你也亲眼目睹了。”

“吴王如今的地位,可都是哭出来的!”

“是陛下念着与故太子的情谊,才这般器重吴王。让他监国,委以政事。”

“可是,你别忘了,陛下不仅仅是父亲,还是天子。”

听到这里,李景隆突觉心里一震,眸子光亮瞬闪。

黄子澄缓了一口气,又接着道:“父亲有情,天子无情,这并不矛盾。”

“陛下让他监国,可没有下旨说,让他办大明军事学院,收天下勋贵功臣和武将为弟子。”

“这天下是陛下的天下。”

“陛下给他的,他可以拿。”

“陛下没给,他不能抢。”

“可眼下的吴王,他不就是在抢吗?”

李景隆立即问道:“黄先生是说,办大明军事学院的事,是他自己自作主张,陛下并不支持?”

“曹国公又何必明知故问呢?”黄子澄斩钉截铁道:“陛下断然是不知道的。”

“要不然,这么大的事,就不会是以监国的名义下诏,而该由陛下来下旨了。”

“虽然陛下早已下旨,以后大小政事,皆委于吴王。”

“可陛下还在世呢,这凡事总有例外。”

“此事若由陛下来下旨,朝野无人敢反对。”

“可由监国来发布命令,就不知要掀起多大的风浪了。”

李景隆沉思片刻,道:“你这般说,也不无道理。”

“只是若果真如此,为何也没见陛下出来反对呢?”

“此时陛下只需一纸诏书,大明军事学院不就办不起来吗?”

“虽说陛下如今不理朝政,可这么大的事,陛下总不可能不知道吧?”

黄子澄大笑道:“所以,我才说这是曹国公建功立业,向陛下表示忠心的最好时机啊!”

李景隆心里无数念头闪过,也想到一些什么,望向黄子澄目光闪烁,道:“还请黄先生直言。”

黄子澄笑道:“陛下是想趁这个机会,看看武将们都是什么反应,谁忠谁奸。”

“谁急去抱新主人的大腿,谁才是真正的对自己忠心耿耿。”

“这个时候,曹国公若是站出来,抵制此事,那陛下必定会认为你忠心可嘉,可堪大用!”

李景隆摸了摸下巴,似笑非笑道:“黄先生说得有理,但此事事关重大,还容景隆再考虑一二。”

黄子澄深深望了他一眼,站起身来,拱手道:“黄某该说的,也都说了,就先告辞了。”

“最后再说一句,建功立业,就在今朝。时机稍纵即逝,万勿迟疑。”

“在陛下和吴王之间,该怎么选,我相信以曹国公的聪明,不难做出选择。”

说毕,他拜了拜,转身就走。

回头时,嘴角边,已不自觉勾起一抹笑意。

虽然李景隆没有当场应承下来,但黄子澄察言观色,心里知道此事已经成了七八分。

有李景隆冲到前面去试探,他们稳坐后方,无论结果如何,都能坐收渔翁之利。

退一万步,哪怕办大明军事学院,让吴王收勋贵功臣和都督武将为弟子,真是陛下的意思,受责罚的人,也是李景隆。

吴王也会因此而威望受损。

对他们而言,仍然有收益。

反之,更是自不待言。

……

三日后。

洪武二十五年,农历十月初六日。

这一日,天清气爽,万里无云。

金陵城内,已是万街空巷。

唯独大明银行的门前,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最近几天,《大明日报》在以前四版的基础上,又加印了四版。

内容增加了一倍,价格却仍是四文钱一份。

也因此,更加激起了购买狂潮。

日报的印刷量,稳定提升着,已经由每天十多万份,提升到了每天近二十万份。

加印的四版,除了一版给加油征商税造势,一版锐评兴办大明军事学院乃功在千秋之事,壮大办学声势。

另外两版,自然就都是阐述大明银行和新钞的诸般好处了。

这个时代的人,对于广告还只有很模糊的概念。

知道沿街叫卖,以及在店铺门前弄上好看的招牌等等。

类似《大明日报》这般规模和力度广告投放,他们平生还是第一次遇到。

初次接触的他们,并不知道这些是广告宣传。

反而觉得内容很精彩,很好看。

同时,也充满了对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