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 丧事喜办?贪官还是倒霉蛋!(2 / 3)

退位让贤 姜阿山小树 6268 字 1个月前

,是因大规模围湖造田之后,大批人口涌入垸区定居,将原来的湖区,变成了田地耕种区乃至城市等人口聚居,方才在洪水来袭时人田俱失,损失惨烈无比。

现今大明在长江中下游也有部分湖垸存在,但数量有限,且多无大规模聚居,即便被淹,影响亦属可控。

黄河则不同。

中下游流域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大平原,地势平坦如掌,毫无可供百姓避难之处。

黄河一旦决口,洪水如猛兽般倾泻而下,所经之地尽成泽国。

田地无从保全,百姓更无立足之所。

人、畜、村落,在滔天巨浪之下往往顷刻湮灭,逃无可逃,避无可避,悲惨至极。

想到这里,朱允熥的眉头不由得再次紧蹙,心头沉甸甸的。

正当他欲再言时,忽听殿外传来急促脚步声。一名电报站的传令官满面风尘地奔入殿中,口中高声道:

“启禀陛下!河南急电!此番黄河溃堤,百姓原本危在旦夕,然赖有电报机传讯之利,沿岸各县得以及时预警,遣民转移,大批百姓逃出生天,死伤大为减少!”

他一边跪下呈报,一边激动万分地继续说道:

“此皆赖陛下亲自倡导、主持发明电报之功!”

“电报之利,拯救万民于水火,实乃千古未有之伟业!臣……臣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大明当前铺设的电缆线路,主要集中于京师直通各省省城,以及各大军镇、要塞驻地,意在保障朝廷与省级行政机构、军方指挥机关之间的高效联络。

自别失八里纳入大明版图后,朝廷将其设为新置行省,再加之老朱亲自率军驻扎于此,备战西征,故此地亦优先架设了电缆线路,设置了电报站。

至于一般的府县,情形则大为不同。

应天府辖下的各县因地处京畿,相对极为重要,且经济也最先发展,境内工厂众多,往往一县的经济产值,就抵得上外省几个府,故而也已全面铺设电缆并配备电报机。

但其他地方,绝大多数府县尚未接入电报系统。

不过,也有例外。

毕竟,从京师通往各省的电缆线路,不可避免地要穿越大量府县。

在这些沿线之地,既然有些电缆经过,往往会顺势设立电报站。

一方面,这是顺手为之的手,并不增加什么成本。

另一方面,也便于信号的中转与维护。

此次黄河决堤,水势来得极其汹涌,挟裹着大量泥沙,犹如猛兽出笼,短时间内便淹没大片良田。

溃口附近的百姓几乎毫无逃生之机,瞬间被洪水吞没。

至于距离稍远者,若依以往惯例,靠人力传递汛情,等消息辗转传来之时,洪水也已奔涌而至,再逃亦是徒劳。

华北平原地势低平,一望无垠,想要逃至高地避难,动辄需奔行十数里,实在困难重重。

往昔溃堤后之所以极度惨烈,便在于此。

但这一次不同。

这次决堤的黄河河段,恰有数个府县正好是电缆线路所经之地,均设有电报站。

溃堤消息一经确认,便第一时间由当地电报站向周边的府县发送急报。

周边各府县得讯后,立刻组织民众撤离,提前转移至相对安全的地方。

许多原本处于险境之人因此转危为安,挽救了无数生命!

传令官禀报这个消息,殿内文武百官闻讯,皆为之一喜。

继而众臣齐齐跪地,高声齐贺:

“臣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臣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臣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

满殿尽是如雷的恭贺之声,大臣们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大殿内一时再不复之前的沉重,反而个个皆是喜气洋洋。

但朱允熥面上,却不见半分喜色,眸光沉沉,神情反而愈加凝重。

他缓缓握起拳头,掌心隐隐发白,似是心头有怒意凝聚。”

须臾,他终是缓缓吐出一口气,道:

“朕……不喜欢丧事喜办!”

语调虽轻,却宛如寒风入骨,令满殿群臣如坠冰窟,神色剧变,纷纷低头不语,心头惴惴。

电报虽救人无数,但那些未及逃生、被洪水吞噬的百姓呢?

灾情严重,他们却在这里庆功贺喜,多少有些不合时宜了。

在朱允熥看来,若是在民间抚慰百姓之时,讲几句振奋人心的豪言壮语,哪怕是在《大明日报》上刊发一篇“丧事喜办”的社论,赞颂朝廷救灾有方、彰显朝廷政绩,官员的大公无私,以此凝聚人心、安抚民意,那也尚在情理之中。

但眼下,这里是金銮殿,是朝堂之上,是帝国处理国策大事、制定应对之策的最高议事场合。

此时此刻,不认真剖析灾情,不细究成因与对策,却只顾着在皇帝面前歌功颂德,阿谀奉承,这便已然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