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应付。
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物流量日益暴增,传统运输方式已是极度力不从心。
在以往农业社会,将数百万石粮食自南而北转运,便需调动浩大的船队、车队,以及无数人力,才能勉强完成这一项巨大的工程。
而今,光是煤炭一项,每年所需调运之量便已不是百万石的量级,而是以百万吨、千万吨,未来还会更多,达到亿吨级,十亿吨级!
其余如铁矿、铜矿、机械零件、纺织品等更是浩如烟海。
物资运输的需求,已较以往提升十倍、百倍,甚至千倍。
若仍依赖马车,纵使有良驹千万匹,也难以支撑如此庞大的运力。
可以说,交通运输体系的现代化,已成为大明迈入真正工业文明的关键一步。
内燃机的研发,自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更何况,眼下连石油的开采与精炼体系尚未真正建立,相关技术仍处在探索阶段。
在这一背景下,若想提升国内的交通运输效率,便唯有寄望于铁路建设。
那条最早动工的铁路环线,如今已经初具雏形。
虽尚未全线贯通,但若干关键路段已实现试运行,蒸汽列车时有穿梭,轰鸣声响彻原野,令人心潮澎湃。
自金陵直达北平的主干铁路已正式开工,另有多条自沿海港口延伸向内陆的运输线也在同步建设中,沿线百姓无不引颈以盼,期盼铁路早日通车。
对于这一新奇的巨型机器怪物,《大明日报》上早就做了无数的宣传与科普,让老百姓都对它满怀希望。
有了第一条铁道线的建设经验,后续工程自然事半功倍。
还有大量新的线路正在进行详尽的勘测与规划。
大明未来的交通网络,已初露宏图。
自发电机被发明,并逐步投入应用后,大明的科技发展更是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电报机的普及,大幅提升了信息传递效率,军政调度愈发迅捷高效。
碳丝灯也被广泛用于照明。
尽管这种灯泡的寿命,至多不过几百个小时,大多数时候,甚至只有四五十个小时左右。
寿命耗尽之后,碳丝就会被烧毁,需要更换新的灯泡。
但相比以前的蜡烛,仍然是巨大的进步。
毕竟,蜡烛的照明时间更短。
并且,灯泡的亮度,也不是蜡烛能比的。
当然,因为生产成本较高,且灯泡需要不断更换,加上电力线路的限制,主要还是在大明科学院,以及一些重要官府衙门,还有金陵城的公共设施,如路灯上面使用。
当金陵城的街道,被灯泡点亮的时候。
不仅是老百姓,连许多官员都惊呆了。
冶炼技术突飞猛进,钢铁厂所炼之钢,不仅坚韧度远胜以往,且随着铬、锰等新型金属元素的加入,其强度、耐腐蚀性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不少化学元素被陆续提纯、命名,相关知识体系日益完善。
就在这一年,显微镜开始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迅速普及至科研机构和各大书院,成为解剖生物奥秘,揭露自然之谜的重要工具。
同年,在朱允熥的亲自督导之下,大明科学院的科学家们绘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这也是唤醒朱允熥遗忘多年的前世记忆,他对着图表,用前世零散残存的知识补全与校正,最终绘出一张更加科学、更加精准的“元素周期表”。
这张表,被誉为大明化学领域的镇国之宝,是推动大明科学体系体系化、系统化发展的“无上秘籍”!
与此同时,军工领域也迎来重大突破。
经过无数次试验与失败,大明军工厂终于以甘油为原料,成功研制出一种全新类型的高威力炸药。
这款甘油炸药,其爆炸威力远超旧日所用的黑火药,堪称颠覆性发明。
只不过,初期的成品极不稳定,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剧烈爆炸,极易造成惨重伤亡。
但在朱允熥的严令之下,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不惧生死,毅然投身试验,进行科技攻关,哪怕面临随时被炸身亡的风险,也毫不退缩。
从甘油炸药被研发出来之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用三十余名科研人员的鲜血与牺牲为代价,最终稳定了甘油炸药的配方,成功制造出一款威力强大又相对安全的新型甘油炸药。
新型炸药的可控性与储存性,远优于传统火药。
这几乎宣告了黑火药时代的终结!
也是在这一年,大明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凭借对光学与化学的深入掌握,成功利用暗箱、凸透镜与氯化银等材料,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机。
最初的成品,因工艺尚不成熟,曝光时间极长,仅能勉强用于拍摄完全静止的物体,一旦有丝毫晃动,画面便模糊不清。
然而,即便如此,这一划时代的发明,依旧令无数人震惊不已。
大明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