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的日子持续了一周。陈静不再为周明的随意发火,只是默默地收拾。她发现,当自己不再带着怨气做这些事时,家务活似乎也没那么令人厌烦了。
周五晚上,周明回家时手里拎着一个纸袋:“路过商场,看到这个包觉得适合你,就买了。”
陈静惊讶地接过纸袋,取出里面的手提包。那是一个中等价位的品牌,款式简洁大方,正是她喜欢的类型。
“怎么突然想起给我买包了?”她问。
周明挠挠头:“就是觉得适合你。不喜欢的话可以去换。”
陈静端详着手里的包,突然想起上周在商场橱窗前多停留了几分钟,当时周明就在身边。原来他注意到了。
“很喜欢,谢谢。”陈静微笑着说,这是几个月来她第一次真心实意地对周明笑。
周明看起来有些受宠若惊,也跟着笑了:“你喜欢就好。”
又到了结婚纪念日那天,陈静没有再提法式餐厅,而是主动说:“去咱们常去的那家火锅店吧。”
周明惊讶地看着她:“你不是想吃法餐吗?”
“火锅也很好啊,热热闹闹的,适合一家人。”陈静说着,帮晓晓穿好外套。
那顿火锅吃得出乎意料的愉快。周明兴致勃勃地介绍新发现的配料搭配,晓晓被辣得直吐舌头却还要继续吃,陈静看着这一幕,突然觉得这样的纪念日其实也不错。
回家路上,经过一家花店,周明突然停下脚步:“等一下。”
他走进花店,不一会儿捧着一束简单的康乃馨走出来,有点不好意思地递给陈静:“路上看到的,想着你可能会喜欢。”
陈静接过花,嗅到淡淡的花香。这不是她曾经期待的玫瑰,但这一刻,这束普通的康乃馨却比任何昂贵的花束都让她感动。
“你怎么知道我喜欢康乃馨?”她轻声问。
“有一次你妈来家里,说起你小时候最喜欢去邻居家看康乃馨。”周明说,“我就记下了。”
陈静怔住了。她从未意识到,这个看似粗枝大叶的男人,其实一直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关心着她。
那天晚上,陈静找出了一个闲置已久的花瓶,仔细地清洗干净,插上那束康乃馨,放在餐桌中央。淡粉色的花朵为整个空间增添了一抹柔和的色彩。
随着陈静的改变,周明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他仍然会乱丢袜子,但次数明显减少了;他开始主动拖地,虽然达不到陈静的标准,但陈静不再挑剔,而是真诚地夸奖:“今天的地板真亮堂,辛苦你了。”
周明嘴上不说,但下次拖地时更加卖力。
一个月后的周末,陈静起床后发现周明不在家。晓晓说爸爸一早就出门了。正当她疑惑时,周明提着早餐回来了,不仅有她最爱吃的豆浆油条,还有一盒新鲜出炉的蛋挞。
“今天怎么起这么早?”陈静问。
周明一边摆放早餐一边说:“昨晚听你说想吃老街的豆浆油条,就早起去买了。那家店排队的人真多,等了好久。”
陈静这才想起,自己昨晚临睡前确实随口提过一句想吃老街的豆浆,没想到周明记在了心里。
“谢谢。”她轻声说,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晓晓看着爸爸妈妈,突然说:“爸爸真好,妈妈笑了。”
孩子简单的一句话,让两个大人都愣住了。陈静意识到,这段时间家庭的改变,孩子都看在了眼里。
有一天,陈静感冒了,头疼欲裂地躺在床上。周明请了假在家照顾她,端茶送水,不时摸摸她的额头测体温。中午,他笨手笨脚地煮了一锅粥,虽然糊了底,但陈静却觉得这是她吃过最香的一碗粥。
“你休息,我去接晓晓放学。”周明帮她掖好被角,轻声说。
陈静点点头,看着他离去的背影,突然想起一年前自己发烧时,周明也因为乱丢袜子被她骂了一顿,两人冷战了好几天。那时她躺在床上,心里满是委屈和愤怒。而现在,同样是生病,感受却截然不同。
原来,改变别人是如此困难,而改变自己却可以带来如此大的不同。
感冒好后,陈静对周明的态度更加温和。当他忘记把咖啡杯放进水槽时,她会开玩笑说:“你的杯子又长腿跑啦?”周明便会不好意思地笑笑,主动去收拾。
当周明买回一款昂贵的电子产品时,陈静没有像往常一样埋怨他乱花钱,而是好奇地问:“这个有什么特别的功能吗?”
周明眼睛一亮,兴致勃勃地给她讲解起来。看着他兴奋的样子,陈静突然理解了他为什么喜欢这些东西——就像她看到喜欢的包包会心动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和消费观。
渐渐地,家里的氛围变了。争吵少了,笑声多了。晓晓也变得开朗起来,在学校里画的“我的家”获得了一等奖,画面上是爸爸妈妈牵着她的手,三个人都笑得特别开心。
“老师说我家的颜色很温暖。”晓晓自豪地向父母展示她的作品。
陈静看着画上一家三口灿烂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