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的菜肴,美其名曰“别浪费”,却从不考虑她的感受。
赵阿姨记得小时候,家里穷,剩饭是常态。母亲总是把新鲜的饭菜留给父亲和孩子们,自己吃着上顿剩下的。有一次,赵阿姨半夜起来上厕所,看见母亲一个人在厨房,就着咸菜吃冷饭。那一刻,她暗自发誓,等自己长大了,绝不过这样的生活。
后来她结婚生子,丈夫早逝,为了养活儿子,她来到城里做保姆。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游刃有余,她始终坚持着一些原则。“不吃剩饭”不是矫情,而是她对生活最后的坚守。
下午三点,小辉补习回来,一进门就嚷嚷着饿了。
赵阿姨早已准备好水果拼盘,又热了一杯牛奶。看着小辉狼吞虎咽的样子,她忍不住提醒:“慢点吃,别噎着。”
小辉含糊地应了一声,突然问道:“赵阿姨,中午你是不是跟我妈吵架了?”
赵阿姨愣了一下,随即摇摇头:“没有,就是有点小误会。”
“我妈说她让你吃剩饺子,你不乐意。”小辉眨着眼睛,“其实我也不爱吃剩饺子,煎过的饺子皮硬邦邦的,不如新煮的好吃。”
赵阿姨笑了笑,没有接话。孩子总是诚实的,不会掩饰自己的好恶。
傍晚,林先生回来了。一进门,他就察觉到家里的气氛有些异样。妻子阴沉着脸坐在沙发上,赵阿姨则在厨房里默不作声地准备晚餐。
“怎么了?”林先生轻声问妻子。
林太太把中午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越说越激动:“你说她是不是太过分了?我好心跟她一起吃饭,她倒嫌是剩饭!”
林先生沉吟片刻,拍了拍妻子的手背:“赵阿姨确实有她的原则,咱们不是早知道吗?再说了,她其他方面都做得很好,何必为这点小事计较?”
“这是小事吗?”林太太不服气,“这是态度问题!她现在敢拒绝吃剩饭,明天就敢要求涨工资,后天就敢...”
“你想多了。”林先生打断她,“赵阿姨不是那样的人。”
晚餐时分,气氛依然尴尬。林先生试图找话题缓和,但赵阿姨只是简短应答,林太太则一直板着脸。只有小辉浑然不觉,津津有味地吃着赵阿姨做的红烧排骨。
“赵阿姨做的菜就是好吃,”小辉含糊不清地说,“比学校食堂强多了。”
赵阿姨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笑意:“喜欢吃就多吃点。”
饭后,赵阿姨收拾完厨房,准备下班。按照惯例,她会在离开前跟主家打声招呼,但今天,她直接拿起包走向门口。
“赵阿姨,”林先生叫住了她,“明天是周六,你休息吧?有什么计划吗?”
赵阿姨停下脚步,转过身:“去我儿子家,他刚搬了新家,我去帮忙收拾收拾。”
“那挺好的,”林先生微笑,“代我们问好。”
门轻轻关上后,林太太忍不住对丈夫抱怨:“你还对她那么客气!她都那个态度了!”
“正是因为她那个态度,我们才更应该以礼相待。”林先生平静地说,“你想想,赵阿姨来咱们家这半年多,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小辉的成绩也提高了不少。这样的好保姆,你舍得为了一顿剩饺子就放走吗?”
林太太沉默了。她不得不承认,赵阿姨确实是个难得的好保姆。自从赵阿姨来了之后,家里永远一尘不染,三餐准时可口,小辉也有人督促学习。更重要的是,赵阿姨从不像前几个保姆那样,动不动就请假或者要求涨工资。
“可是她那副样子,好像我多亏待她似的...”林太太委屈地说。
“也许在我们看来只是一顿饺子,在她看来却是原则问题。”林先生拍拍妻子的肩,“人与人之间,还是要互相尊重。”
周末两天,林家过得一团糟。没有了赵阿姨,家里很快堆满了杂物,外卖盒子在餐桌上越积越多。小辉抱怨着饭不好吃,林太太手忙脚乱地应付着家务,越发想念赵阿姨在时的便利。
周日晚,赵阿姨回来了。一进门,她就闻到了一股若有若无的馊味——垃圾桶里的垃圾两天没倒了。
默默地,赵阿姨开始收拾。她把积攒的碗筷放进洗碗机,清理了冰箱里过期的食材,擦去了茶几上的灰尘。一个小时后,这个家又恢复了往日的整洁。
林太太站在客厅中央,看着赵阿姨忙碌的身影,心里五味杂陈。她突然意识到,在这个家里,赵阿姨不仅仅是一个雇佣来的帮手,更是维系家庭运转的重要一环。
周一中午,又到了只有她们两人吃饭的时候。林太太犹豫了很久,终于开口:“赵阿姨,今天...”
“我今天炒两个菜,一个肉片炒青椒,一个番茄鸡蛋,”赵阿姨平静地打断她,“林太太要一起吃吗?”
林太太愣了一下,随即点点头:“好,好啊。”
这顿饭,两人面对面坐在餐桌前,各自安静地吃着。新炒的菜肴热气腾腾,香气四溢。赵阿姨吃得很快,但举止依然得体。
“赵阿姨,”林太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