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9章 心不在焉(1 / 2)

“臣熊文灿,特来向陛下报喜。通政使司刚刚收到来自西域和波斯湾战区的捷报,恭请陛下亲启!”待魏三去正殿门口唱过,熊文灿抖了抖袍服,迈着四方步走了进去。

但眼皮都没抬,只用余光看到曹化淳和五位司礼监秉笔全都跪伏在地。那也得装没看见,大声报出了此行目的,着重强调了捷报两个字!

“……嘿,不来是不来,要来全一起!朕连早饭都没吃呢,好消息坏消息就前赴后继的来凑热闹……都起来吧!今天算你们命大,有熊通政来搭救。

记住朕的话,这件事不是个别问题,但也不能一棍子打倒一大片。具体该如何处置,回去拟个章程出来,既要惩奸除恶也不能影响正常生产!”

皇帝没有预料中的惊喜,沉默了十几个呼吸才发话,听声音好像并不太高兴。但还是卖了个面子给熊文灿,把曹化淳等人全给赶了出去,没有当堂责难。

“……谭不明知道了吗?”待众人离开皇帝才用了印,当面打开漆封的木盒,取出两份战报一一展开阅读。

洋洋洒洒上千字,每一段都飘散着金戈铁马,却没引来哪怕一丝赞美。熊文灿甚至怀疑皇帝有没有看完,自己刚读了多一半,皇帝已经背着手走开了。

“八百里加急入城,总参谋部应该有所耳闻了。”

“明发各部吧,再让各报原文刊登出来,与民同乐。”

这时候熊文灿终于把两份战报都看完了,即便身居高位许久,见识过诸多大场面,仍感到内心无法平静。

大捷,十足十的大捷!只要皇太极和姐济没有掺杂太多水分,这两场大战恐怕是大明帝国有史以来,对外作战最辉煌的时刻了。

西域战区,俄罗斯、波立联邦、克里米亚汗国总计6万多正军和2万多辅兵强攻突厥斯坦城多日不下,还损失了精锐翼骑兵。

后被黄太极以雄鹰大队从空中突袭,瞬间兵败如山倒,一路向西奔逃出几百公里,沿途溃兵无数。又在里海以东遭遇大明陆军骑兵卫与哈萨克骑兵的拦截,几乎全军覆没,光俘获的将军就有近百位。

具体清单由于太长,只能让下一波信使单独呈送。听听,俘虏的将领和缴获辎重光靠战报已经写不下了,一口气干掉了三个国家的主力,必须是百分百的大捷。

比当年攻占吕宋岛、突袭沙廉港、好望角海战辉煌太多了。这才叫面对面的大战,最彰显国力和军威,也对敌人伤害最大。

波斯湾战区的收获没西域战区大,可投入的还小呢。仅靠两个陆战卫和部分印度洋舰队,不仅牢牢守住了苏伊士和法奥港,还击退了来犯的欧洲联军和奥斯曼近卫军团,毙敌上万。

如果仅从作战难度上算,他个人认为波斯湾战区比西域战区更甚。毕竟远离本土上万里之遥,等于是在别人家门口,结结实实打了别人一个头破血流,里子面子都挣来了!

“是,臣遵旨……陛下为何忧虑?”可熊文灿很不理解皇帝因为什么事发愁,居然连如此辉煌的战绩都有点心不在焉了。

“熊文灿,朕向你打听件事,能否如实相告?”皇帝沉默了几分钟才开口,可是驴唇不对马嘴,和刚刚发生的事儿与战报都毫无关系。

“臣定当如实相告,绝不敢有所隐瞒!”

虽然不理解,但熊文灿还是很干脆的给出了答案。有道是身正不怕影子歪,这些年不敢说两袖清风,但也绝无贪腐朋党之事,不怕查。

“你家里可曾入股了企业、商会?”

“……回禀陛下,按新大明律,有资格参加御前会议的官员,除了享有津贴之外本家不许经商。臣自打上任通政使,每年都会派人去家中探查,从未发现有人违背。”

这次熊文灿犹豫了,但不是心虚,而是诧异。按说这种话不该由皇帝来问,东厂是没了,可顾问处和锦衣卫都不是吃素的,再加上那些神出鬼没油盐不进的小太监,百分百监控全国官员办不到,想知道京官的动向还是不难的。

在这方面真不能说景阳皇帝不近人情,修订新大明律的时候,按照杨涟和真宪时的意思,就该一刀切禁止官员和官员家族经商,从源头堵死官商勾结这条路,来个一劳永逸。

然而景阳皇帝在御前会议上当着众大臣的面把已经多数通过的提议给否了,给出的理由特别诛心。皇帝说根本没有官员能做到,也无法执行。

与其废了半天力气弄出来一堆不切实际的律条,最终成为互相攻讦的政治工具,不如提早退一步,弄点能执行且符合人性的出来。等到将来哪一天不适合现状了,马上再根据当时的情况修改。

最终在新大明律中也没有禁止官员经商的条款,只是规定官员和直系不能直接经商,家属经商需提前向税务部、户部和锦衣卫报备。

但也有例外,那就是有资格参加御前会议的朝廷重臣,本族之内全不能经商。然而这些官员也不会吃亏,皇帝在很多年前就搞出来一个廉政基金,专门投资大型企业、矿山、种植园。

每名朝廷重臣都有一份干股,不用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