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雪眼神犀利的看向人群中的张建国,“张总,您觉得我的这个建议如何?”
张建国支吾道,“那不行……我母亲重病……还要等着用钱呢……”
孙雪眼神扫过人群,“其他人呢?同意的举个手示意一下!”
所有人眨巴着眼不再说话。
孙雪语气强势,“企业要想存活下来,必须要改革,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你们作为管理人员,更应该维护我的改革之路,而不是只考虑自己的利益。”
撤销部门的计划勉强推进,但更大的阻力出现在生产环节。
城投建工的优势是工业厂房和民用住宅建设。
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这类项目已严重过剩且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经过考察研究,孙雪决定另辟蹊径,将业务重心转向历史建筑修复和高端定制项目,这些项目市场空间大,竞争相对没那么激烈。
孙雪之所以看好这两个项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看中了城投几十名经验丰富的老匠工。
他们手艺精湛,工作作风踏实,而历史建筑的修复,正需要这样的一批老匠人。
至于历史建筑修复的业务,孙雪已向王副市长提过,希望王副市长能为她争取更多业务,王副市长也满口答应了下来。
她亲自挑选了二十多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组建了“传统工艺修复小组”。
她打电话给克莱默教授,讲了自己的想法。
“孙雪,你很有远见,中国古建筑数量众多,修复业务是个非常大的市场,我公司也涉及这方面的业务。这样,我安排团队,对你公司的匠人进行线上培训,让他们学习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修复技术。”
孙雪开心坏了,看来她的预测是准确的。
这个业务未来会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如果有克莱默团队的大力支持,未来,她绝对可以打造一支国内最顶尖的修复队伍。
她马上召集修复小组,参加线上培训。
她的设想很好,但,培训第一天就出了问题。
第一天培训,竟有一半师傅没来参加。
她马上安排张建国给这些人打电话,询问为何不来参加培训的原因。
张建国打完电话向她汇报,“请假了,全都请假了。”
孙雪火了,“集体请假?谁给他们批准的?”
张建国一脸无辜的撇撇嘴,“孙总,搞什么培训啊!他们技术个个都很顶尖,很多师傅都是在技术比武大赛中拿过奖的,我看没这个必要……”
孙雪真是无语!
这家企业,怪不得要倒闭呢,从员工到管理人员,思想落后不说,还非常固执。
看来她的改革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她当务之急是先要改变这些人的思想,要不接下来的工作根本没法推进。
孙雪没好气说,“张总,您这传统观念是该好好转变一下了,已经落伍了。”
张建国不说话,不过仍旧一副不以为然的表情。
在他看来,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孩,年龄还没城投的历史长,能有什么管理经验,还在这里指手画脚来教育他如何做事。
他心里自然不会服气。
而且,那些老匠人不参加培训这件事他早已知道,他故意放纵他们的这些行为,就是要给孙雪的改革来点阻力。
他知道,新官上任三把火,孙雪第一把精减部门的火烧的他本来就憋了一肚子的火,这又搞什么培训,他对这些花里胡哨的做法非常反感,就想暗地里要给孙雪使使绊子,他想,次数多了,孙雪一定会知难而退。
但他对孙雪的个性实在不了解,只要是她决定要干的事,没有人能阻止了她。
培训结束后,次日,孙雪就亲自去过问这事。
她找到一位团队中技术非常牛的师傅,问:
“邵师傅,为什么没来参加昨天的视频培训?”
邵师傅头也不抬打磨着手里的木匠,语气平静道:
“听不懂洋文,也没必要学,我干了一辈子工程,还用的着外国人来教?”
孙雪强忍着内心的不快,解释道,“克莱默教授团队是世界顶尖的建筑团队,他们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孙总。”邵师傅打断孙雪的话,眼中满是不屑,“我修过的房子,比那些老外见过的都多,城投的老底子是实打实干出来的,不是靠那些花里胡哨包装出来的!”
“邵师傅,克莱默团队的修复技术,是运用了目前最先进的科技技术,而我们还停留在十几年前,难道我们不应该向他们学习吗?”
邵师傅固执道,“什么科技技术,在我看来没啥用处,修复这项技术,不就是靠手一点点修出来的吗?你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说这些就是纸上谈兵。”
也就在这时,裴少杰打来电话,语气焦急道:
“孙总,不好了!张总带着一批老师傅,在办公楼前抗议!”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