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利益最大化,较真(2 / 3)

不错的想法,锁具制造对于人才技术的要求没那么高,但我们有先发优势,只要能做大就有了行业的护城河。”

方唯觉得多一些小五金厂也挺好的,关键是这个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已经有了相当不错的竞争力。

如果县里能大张旗鼓的扶持,说不定真能做大做强。

“方书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以后有时间多来我这边坐坐。”

崔义明显得意犹未尽,但他接下来有一场重要的活动,不得不结束了今天的谈话。

方唯随即离开了县里,心里还是感到很庆幸的。毕竟崔义明是一个做实事的人,只要对方有一些想法,那么两人的关系就差不到哪里去。

有了崔义明的支持,合作社接下来几年的发展就如虎添翼。

匆匆数日。

合作社结束了夏收夏种工作,方唯宣布可以开售稻种。

【南光四号】稻种无疑是最抢手的,所有的签约种植户都足额购买了稻种,剩下的也被一些老客户瓜分殆尽。

【农优82】稻种的销售也很火热,整个销售工作只用了10天时间便宣告结束。

合作社对【南光四号】这个品种,形成了从稻种培育到水稻生产,再到稻谷的深加工,全产业链的垄断。

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瑶岭大米】假货横行的现状。

毕竟原材料的差异非常明显,用别的品种代替普通人都能吃出来,那么假冒的大米不就马上原形毕露了吗?

就连比较有实力的五岭大米都随之转产,品牌不变,但原材料已经换成了【农优82】。

【瑶岭大米】是籼米,五岭大米换了原材料之后是粳米,二者从此往后都不会有什么竞争的关系。

崔义明再次来到合作社视察工作,还特意品尝了【瑶岭大米】,于是他就明白了这种大米为什么会这么贵,而且还供不应求。

瑶岭大米最大的特色就是香,香而不腻,比泰国香米更适合国人的口味。

“我以前还纳闷为了【南光四号】稻种的产量问题,你非要和地区农业局硬顶,现在看来,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

崔义明吃过饭,和方唯一起走出了一大队食堂。

两人沿着山边慢慢的散步,崔义明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

他这次来本还想劝劝方唯不要和地区的一些人顶牛,不就是增加一些【南光四号】稻种的产量吗?答应他们不就完了。

种什么不是种,反正带来的收益也差不了多少。

现在他才明白,人家要的可不仅仅是育种带来的利益,而是彻底垄断了【瑶岭大米】全部的产业链。

这样一来的收益可就大多了,而且还可以百分之百保证【瑶岭大米】的品质,换成他他也不会轻易增产。

“主要是省里有几款不错的籼稻杂交水稻品种,那些稻种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改良,已经相对成熟,总得给人家留一些机会。

【农优82】属于粳稻杂交水稻,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替代,所以我们才会尽可能的扩大产量。其实从更大的范围看,我们一样为国家的粮食增产做出了贡献。”

方唯说了一句大实话,两种稻种的种植面积变化,只对少部分人会产生影响。

从更大的格局看,其实都一样。

“说的不错!”

崔义明彻底接受了方唯的论调,地区觉得方唯做得不对,那是因为从局部考虑的结果。

要是说道眼光和格局,那些人真应该感到羞愧。

当然,方唯也不是无私奉献的那种人,他这么做也兼顾了利益最大化。

两人来到了防护林,崔义明第一次看到了这么多的珍贵树木,让他深切的感受到了合作社的和实力。

随后两人又探讨了一些关于发展锁具集群的问题,崔义明便返回了县里。

经过反复的讨论,县里的扶持措施终于出台。首先,县里在瑶岭公社划出来一片土地,成了县一级的工业园。

然后县里东拼西凑,在园区内盖起来了一座座的标准厂房。

经过县里的动员,五金厂、竹器厂、辣椒酱厂等企业第一批搬进了产业园,由此造成的损失,县里足额给予了补偿。

其他小厂也纷纷效仿,毕竟搬进工业园就能得到一些税收、贷款等优惠,而且集群效应更加明显。

外地的一些锁具生产企业,也开始搬到工业园来进行生产。

瑶岭乡早就闻名遐迩,有人送上了【锁具之乡】的雅号,很快就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锁具这玩意说破天也是小东西,大城市可能不稀罕,但这么一条产业链对于新林县却至关重要。

方唯没怎么关心这事儿,他直接找到了相关部门,询问社里的减免税申请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审核完毕。

“方支书,你别急,我们正在审核,应该快了。”

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接待了方唯,全程陪着笑脸,态度上无可指责。

“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