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不做附庸,会场上的交锋(2 / 3)

以前是张文远的手下,但现在却不甘于给对方做配套。

“嗯,这些事情我们都会考虑的。”

方唯觉得这件事不能再拖了,便返回了社里,和理事们碰了头。

各位理事的意见难得很一致,都说愿意会给五金厂一个机会,看他们能不能把锁具做起来。真要是能成功,厂子不管是留在原地还是搬迁到香山都行。

但有一条,五金厂不可能被电风扇厂吸收合并。

“以后电风扇厂肯定是要进入家电行业,咱们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所以,五金厂还是单独运营比较好。”

理事们提出了建议,方唯考虑了五分钟便同意了。

电风扇厂自然不缺配套,香山那边的产业链日趋完善,供应价格还能降低一些。而五金厂有自己的特色,不如让他们自行发展吧。

社里形成了决议之后,方唯亲自通知了张文远和范志鹏。

张文远倒没什么想法,当初他提议将五金厂搬迁到香山,也是想着帮对方一把。既然人家不需要,他也就没什么好说的。

范志鹏当然很开心,他不愿意当别人的附庸就说明他是一个有野心的人。

现在社里支持了他的构想,就看他能不能把企业做起来。

这么多年,方唯基本上不插手各企业的具体业务,一贯是放手让他们做事。不过,方唯对于监督这一块很重视,即便是家具公司也得接受各种的审计与核查。

他不会给任何人犯错误的机会,加强监督其实也是为了他们好。

匆匆数日。

天气渐渐热了起来,合作社、育种中心以及瑶寨的稻种,长势喜人。按照目前的趋势,夏收比往年还能提前一周到十天,更不会耽误夏种。

就连王松林都觉得很不可思议,自从插秧之后,地里的禾苗就长疯了、一直到抽穗期才恢复了正常状态。

这个时候已经和往年的进度差不多,甚至还有可能提前收割稻子。

其他公社也传来了消息,情况比预想的要好,夏收最多晚十天半个月,早做准备的话完全能赶得上夏种,不会耽误秋收的。

但临县就这么幸运了,他们之前种植的低价稻种,抗性不高,在温度不适宜的时候基本上不生长,今年的夏收注定会减产。

这天上午。

方唯正坐在办公室里看文件,就有工作人员告诉他说,有一些外县的客户前来预定【南光三号】稻种。

如今的【南光三号】稻种名声在外,鉴于这一次在极端天气中的良好表现,都不用但广告,自然有客户主动找上门来了。

方唯点点头,继续看文件。

他过几天要去京城开会,一些具体事务会由赵金生等人处理,他也不用操心。

到了下午,赵金生喜气洋洋的走了进来,说道:“支书,今天的收获很大呀,我一口气签了2000万斤的【南光三号】供销合同。”

“这么多啊?那可真是大单子了。你怎么不请人家吃顿饭,来的都是客,可不能怠慢了人家。”

方唯也有点小惊讶,他只知道今天肯定会签几个合同,但没想到数量会这么大。

“怎么会?已经有人带着他们去食堂了,养猪场那边已经杀了一头猪,鸡鸭和活鱼也调了一些过来,保证让客人们吃好喝好。”

赵金生是专门过来向方唯报告好消息的,并请他一起过去吃饭。

方唯摇了摇头,说自己这两天就要去京城,时间很紧,就不陪客人一起吃饭了。

当初他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很多人都以为这是一句套话。但事实就在眼前,大家无不心悦诚服,都说方支书的判断力简直强的离谱。

打发走了赵金生,方唯收拾收拾便起身离开了办公室。

他先开车去公社接上了盘莲花,然后才一起回到了家中。这辆车是理事会通过决议专门给他配备的专车,爱怎么用都行,他也不会在意这点小事。

方唯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但事实上他把绝大部分的利益都让了出去,要不然捧着手里的技术,早都是亿万富翁了。

现在承包土地也不是很难,从南到北很多地方都能种植水稻,他干嘛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说白了还是想带着大家共同致富。

一个人这辈子的吃穿用度是有限的,但精神需求却是无限的。

几天后。

方唯抵达了京城,参加了这一次的会议。

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倒没有人围攻他,但很多人却无视了他。因为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开放搞活”,大部分人都在谈分田到户对农业生产的拉动作用。

毕竟分田到户会激发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似乎增产增收也就变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轮到方唯发言,他只谈饿了育种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避而不谈其他的事情。毕竟瑶岭公社的17个大队都没有分田到户,反而成立了合作社,继续走集体经济的道路。

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