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
大家今天的状态都不好,动不动就跑偏。
方唯干脆直接拍板,定下了分红标准。这个标准再次刷新了队里的记录,说出去会让很多人眼红的。
其他人你听他这么说,也没意见,分红的事情就这么定了。
这时,赵金生看着方唯突然问道:“支书,咱们大队的情况特殊,真要是分田到户,育种工作还怎么进行下去?能不能维持现状?”
“是啊,方支书,咱们还是搞集体经济不行吗?”
“谁说不行?当然可以继续走集体经济的道路。但这里面有个问题,那就是如何选择是全体社员的事儿,而不是我们几个坐在这里空谈。”
方唯顺水推舟,说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实行什么样的经济形式,不能由几个队干部和生产队长说了算,而是需要全体社员说了算。
张楚等人若有所思,打算回去先摸一下底,看看社员们到底是咋想的。
两天后。
下塘大队正式给社员们分红,人均2000元的高额分红令大家喜笑颜开。就算是县里的一般干部,一年下来都没有这么高的收入,这要是说出去绝对让人嫉妒的。
各队的队长趁机询问社员们的想法,是分田到户好呢还是愿意继续走集体经济这条路。
“这不废话吗?分了田,咱们一个个的单打独斗,哪会有这么高的收入?再说了,如果生产队和大队散了,大队小学和托儿所还有医务室怎么办?当然是继续发展集体经济好啊。”
社员们的想法都差不多,毕竟下塘大队这些年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傻子才会放弃已有的优势。
意见一层层的反馈上来,方唯的心里便有了底气。
这天上午。
齐海洋突然来到了下塘大队,和方唯聊了很久。
他也是运气好,之前和姚主任等人斗争的时候态度很坚决,接任县里的主任之后,下塘大队又搞出来了【南光三号】稻种。
上面决定调他去衡州地区任副主任,他这次来是专门和方唯话别的。
“现在大局已定,我之前一直头疼你们下塘大队该怎么办,如今好了,交给继任者去操心吧。作为我个人来说,还是希望你能继续搞好育种工作。
我能帮你的有限,前两天县里通过了决议,决定将育种基地整体改制,由你们下塘大队占60%的权益,县里占40%的权益。”
齐海洋和方唯的关系算不上很密切,但两人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面有着共同的观点。
他担心自己走了之后,方唯的育种工作会停滞,所以才力排众议将育种基地事实上交给了方唯。大队需要付出的资金不多,更多是以技术投入的方式折算成了收益。
因为下塘大队属于集体所有制,这种办法并不算违规。但育种基地的权益没办法给到方唯个人,或许等以后政策的口子再开大一些,才能这么做。
实际上齐海洋也算不到,等过几年公社消亡之后,社队企业大部分会改成乡镇企业,最终在各种的操作之下,权益都归了一些“能人”。
方唯不太看重那些,他看中的是育种基地的4万亩上好农田。
“谢谢齐主任!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期望,会继续做好育种工作的。”
方唯向齐海洋很真诚的道了一声谢,对方可是给他帮了大忙。
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手里掌握的土地会快速的减少,一切又得从头来过。当然,未来的政策会越来越宽松,他就是去承包一片荒山、一片荒地都能再次翻身。
方唯是舍不得下塘大队多年以来的积累。
齐海洋摆了摆手,随即离开了队里。
就此一别,两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机会再见面,方唯看着对方远去的背影默默无语。
一周后。
齐海洋离开了新林县,谁都没想到他的继任者会是黄志刚。
黄志刚算是赶上了好时候,他一个是立场坚定,还有一个是年轻而且有文化。郑先发吃亏就吃亏在学历太低,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当公社主任就到头了。
方唯趁着这一周的时间,办好了育种中心的所有手续。
现在育种中心只有一块牌子了,全称是【新林县农业育种中心】。表面上似乎是一个全民所有制单位,其实是集体国营混合制企业。
这是目前的政策允许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统称为公有制,所以企业的性质没有变化,不存在任何政策上的障碍。
问题是以后,一旦下塘大队崩解,未来这个育种中心的归属必将成为一个难题。
元旦过后。
上级要求县里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包产到户”。
文件下发到公社,郑先发和郑虎召开了各大队负责人会议,商议如何贯彻实施上级的要求。
“我觉得下塘大队不适合搞包产到户,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我们从事的是育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