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该高调要高调,雄心壮志(2 / 4)

于粳稻杂交水稻,产量不算高,但技术难度很大。

咱们当地习惯吃籼米,但粳米在其他省市却很受欢迎,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粳米的口感更好。因为这种稻种还没有彻底定型,所以就没有向你汇报。”

方唯不慌不忙的解释了一通,瑶寨的新稻种虽然没有宣传,但也没有刻意保密。

实际上也没办法保密,他早就料到这件事会传到县里去的。

但他问心无愧,县里目前全面种植的是【南光二号】稻种,亩产将近千斤,谁也不会轻易更换稻种的。

那么新稻种销往外县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他不怕县里责怪。

“方唯同志,别管是不是在试验阶段,【农优58】稻种已经成功了不是?咱们不能虚报成绩,但有了成绩也不能藏着掖着。

你回头联合瑶寨写一份汇报材料上来,我要把这件事写进今年的工作总结,不能让大家的辛苦无人知晓,是不是?”

武耀阳今儿并不是来找麻烦的,他只是有一点恨铁不成钢。

人家做事刚取得一点点成绩,就满世界宣扬,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方唯倒好,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却一声不吱,再低调也不能这么干呀。

方唯不上报,那他的工作成绩从哪里来?

“武主任,我错了,我马上就写汇报材料,三天之内交到你的手里。”

方唯知道对方是想要成绩,便从善如流的做了自我批评,并保证立即改正错误。

武耀阳的脸上这才露出了笑容。

“没那么严重,算不上错误最多是工作中的一点小瑕疵。你现在这个态度我就很欣慰,那我就在县里等着,等你的汇报材料。“

武耀阳随后在大队转了转,便准备离去。

“武主任,我有点小事想请你帮忙。队里有一名知青名叫姜霞,他姐夫是陈州纺织厂的厂长。吴厂长通过私人关系向省城的第一机械厂要了一个招工名额,结果”

趁着武耀阳的心情好,方唯把招工名额的事情说了一遍。

他没有提齐海洋,但能卡住招工名额的人,除了武耀阳也只有齐副主任了。

“方支书,我和你说句老实话,这事儿我知道。付涛是齐副主任一个老战友的儿子,品学兼优,是个不错的年轻人。

但之前的招工,付涛都错过了,齐海洋心里不忿,所以才有了这件事的发生。

吴厂长想让姨妹尽早回城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违规操作就是违规操作,我也不好说话啊。”

武耀阳有些无奈,他之前就劝过齐海洋,没想到那家伙认死理,跟这件事杠上了。

他能说啥?这件事本身就放不到台面上来说,他只好闭嘴。

“我明白了,多谢武主任为我解惑。”

方唯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才开口的,他很清楚这件事的本质,要不然早就去县里找武耀阳了。

现在武耀阳摆出了爱莫能助的姿态,他就知道这件事麻烦了。

不过,他只是想给吴厂长帮个忙,也不会钻牛角尖,回头给吴迪做个交待就行。

武耀阳随即离开了大队,方唯便回到了家里。

吃完饭,姜霞到家里来找他。

“支书,招工的事情不行就算了,谢谢你为了我的事情忙来忙去的。我想通了,走不了就在这里待着,其实咱们大队的生活条件多好啊,城里都比不上。”

姜霞今天接到了姐姐的信,知道招工的事情出了意外。

她现在也放下了思想包袱,并不急于回城,关键是她着急也没用。

“嗯,这件事的确发生了意外,你能有这个心态就很好,俗话说,柳暗花明又一村,也许到了明年事情又有转机也说不定。”

方唯和姜霞好好聊了聊,觉得对方比上次谈话的时候开朗了很多。

既然事主都是这个态度,他就更没好说的,一切顺其自然吧。

他没想过去找齐海洋,一方面两人不熟,另一方面他和齐海洋之间的矛盾已经产生,不是几句话就能化解的。

姜霞随后告辞离去,盘莲花还在屋里感慨了半天。

这些知青有的从十五六岁就来到了农村,几年过去,一个个都成熟了。

“三哥,我觉得这次怀的肯定是个女孩。”

盘莲花的思维也是跳跃性的,上一秒还在为姜霞的事情感叹,下一秒就说到了未出生的孩子。

“你怎么就能肯定一定是个女孩?”

方唯就很好奇,忍不住问了一句。

“我就是知道!反正是个女孩。”

盘莲花挑挑眉毛,很认真的说道。

其实这就是她自己的一种感觉,也许对也许不对,谁知道呢?

翌日。

方唯让育林队组织人手采收林下种植的草药,这项工作不需要太多人,但工作一定要细致。

陈州中医院那边已经发来了采购清单,队里需要按照人家的要求进行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