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季,大队的水稻生产总收入和去年相比相差无几,
现金收入为230万元,另外还有480万斤的稻谷收获,之前大队的库存还有150万斤,粮食肯定是不缺的。
不过今年的公粮上交数量也增加了,达到了100万斤。
“虎子,先把公粮交了,顺便再买一些议价粮。”
有关粮食的问题是大队的核心问题,郑虎做不了主,只能由方唯拿主意。
方唯决定除了上交100万斤公粮之外,再给收购站买230万斤议价粮。
郑虎去和收购站商量,人家安排了时间和人员车辆,准时上门收购。
这是下塘大队的特殊待遇,一般的大队想都别想。
230万斤稻谷又给队里增加了23万元的现金收入,队里还剩下300万斤稻谷。
紧接着就是夏种,所有的田地都已经翻好了,育秧工作提前完成,接下来就是插秧。
以前让人望而生畏的插秧工作,现如今在插秧机的配合下,速度快了许多,而且还能节省大量的劳动力。
瑶寨那边的夏种要晚一些,大概要过一周才能全面完成。
王松林让人送来了统计报表,690亩梯田培育的不育系,总产量达到了355400斤。
【采收农作物,点数+485000】
【采收农作物,点数+3750000】
【采收农作物,点数+91100】
【采收农作物,点数+355400】
【产出生猪,点数+3160】
【总点数:5110895点。】
夏收的所有数据都出来了,加上最近宰杀的10头猪,方唯收获了一大笔点数。
目前队里还剩下1909头猪。
瑶寨培育的不育系,已经让县育种基地全部拉走了,基地正事开始培育【yx-032】稻种。
当时谈好的价格是每斤不育系种子4.5元,没有粮食换购。
瑶寨这一笔收入了159.93万元,而这么多的不育系种子足够县育种基地使用三季,也就是一年半左右。
培育不育系的成本很高,而县育种基地一季的收入差不多就有800万元,材料的成本分摊到三季,其实很便宜。
瑶寨这一季没有任何的粮食进账,好在王松林提前做了规划,瑶寨目前还有足够的库存稻谷用来分发口粮以及交公粮。
所以接下来的晚稻,瑶寨会全面种植【农优58】杂交水稻稻种,到了秋收,就必须进行换购而不是完全的现金交易。
头人的10亩职田,这一季不再种植水稻,而是种植了【瑶岭黄豆】。
毕竟他又不靠这10亩地的产出吃饭,培育高产的经济作物种子,反而收益会更大。
种植黄豆还有固氮的作用,等明年春播再种植别的作物。
下塘大队这边,二队种植了440亩【南光二号】稻种,只留了20亩试验田培育各种杂交水稻所需的材料。
一队撤销了试验田,毕竟【yx-032】稻种的培育已经由县育种基地接手,试验田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
田炳义生产队培育的【yx-032】稻种也卖了出去,收获不菲,具体的数字方唯就不太清楚了。
一年当中最繁忙的阶段过去了,大家又闲了下来。
郑虎来问方唯,是不是把大队的口粮给发了?还有就是按照什么标准发放。
“二队按照平均每人700斤稻谷发放口粮,其他的生产队按照平均每人560斤稻谷发放。”
口粮依然按照系数发放,合计发放口粮116.76万斤。
队里还剩下183.24万斤稻谷,暂时归入了库存。
第二天上午,王松林等瑶寨的骨干赶到了下塘大队。方唯召集大队干部一起和对方开了一个会。
“如今瑶寨急需重新修路,要不然咱们的竹器厂就会面临原材料短缺的窘境。
当然这件事说到底是寨里的事情,我希望下塘大队能提供援助。援助本身肯定不是无偿的,具体细节大家商量。”
方唯作为下塘大队的支书,以及瑶寨暗中的话事人,才有能力把双方拉到一起。
但这件事不能强迫,必须要双方谈妥才行。
“三哥,瑶寨作为县育种基地的材料提供者,县里也应该有所支持。我想,王队长应该和县里要修路的材料。”
郑虎没有提援助瑶寨的报酬问题,而是提了另外一个建议。
王松林记下了这件事,打算回头就去和育种基地的主任谈一谈。
“都是兄弟大队,队里可以不要报酬,寨子能不能给参加工程的社员和知青发放一些补贴?这样的话,大家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刘会计提出了一个方案,然后就和王松林探讨了起来。
方唯自始至终没发表意见,对他来说,手心手背都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