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3 / 4)

所以他这一次才让五叔挂了个“副业队副队长”的头衔,也算是一种奖励。

五叔的职责就是养好猪,别的事情不用他操心。

“暂时够了,我们这边又增加了一些新人。”

五叔扫视了一眼养猪场,流露出来的全是满满的自豪感。

方唯笑了笑,便转身离去。

养猪目前是副业队的头等大事,优先级别还要在养鸡养鸭之上。这边有五叔在,他根本不用担心。

一周后。

养猪场的怀孕母猪陆续开始产崽,最后一共产了167头猪崽。

目前养猪场一共有394头猪,其中,刚出生的小猪崽为167头,产崽母猪16头,成年猪211头。

到了年底,养猪场又到了给母猪配种的时候,届时五叔会挑选60头母猪受孕,力争在明年夏天将生猪的存栏数提高到1000头。

方唯有更主动的想法,他打算尽快购进一批小猪崽。

不过他还没有和五叔说这事儿,大队账上的钱不算多,等翻过年就好了,到那时他基本上就能掌握全部生产队的资源。

“三哥,常主任来了。”

临近中午,方唯正准备离开办公室,邓元恩带着常温元走了进来。

常温元不知道方唯已经当上了大队长,去了二队才知道了这一切。邓元恩正好在队部,所以就把对方带了过来。

“常主任,你好。”

“方队长,恭喜恭喜!”

方唯起身,两人互相打了招呼。

这会时间不早了,他就干脆带着常温元去了家里,让阿姐再添两个菜,等会陪对方喝几杯。

稍后,酒菜上齐,两人一边喝酒一边聊天。

“方队长,还得感谢你啊。我们的杂交水稻新品种,经过验证,亩产达到了638斤,你尝尝味道怎么样?”

之前刚进屋的时候,常温元就拿出来了一袋新米。

这就是他们取得成功的杂交水稻,盘莲花帮着重新做了一股米饭。

方唯尝了尝,口感虽然比不上南光系列稻种产出的大米,但味道比普通大米还能稍好一点。

“味道不错呀,常主任,你给我介绍一下这种稻子的基本数据。”

很显然,常温元的他们的杂交水稻研究取得了成功。

他对于这种不依赖指定区域的稻种很感兴趣,就和对方深入的探讨了一下。

这种杂交水稻被命名为【清河一号】稻种,植株粗壮、各种抗性不错,产量高口感好。

尽管在各方面和【南光二号】稻种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它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在不同土壤条件下种植。

这一季,常温元的验证试验在清河县多地同时展开,全都取得了成功。

接下来,清河县育种基地会大面积培育【清河一号】,力争在这五年内将亩产提高到800斤的水平。

“当然,【清河一号】的抗逆性一般,种子只能种植一代,也就是说农民每一年都得购买稻种。”

常温元最后叹了一口气,他知道【南光二号】是可以可以种植两代的,这一点【清河一号】比不上。

不能培育次一代稻种,那么常规育种就会受到产量的困扰。

不过这个问题在一两年之内肯定能解决,无非是多投入的问题,清河县这点魄力应该是有的。

如果将育种技术传播出去,五年内有望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别以为【清河一号】638斤的亩产不起眼,如果抛开方唯搞出来的高产稻种以及次级稻种,那么常温元他们搞出来的稻种在全国都排到前三。

为什么不是第一?因为这一季方唯也进行了异地种植试验。

yx-032稻种在瑶寨的试验种植亩产,达到了732斤的水平。在田炳义生产队的试验种植,达到了亩产759斤的水平。

这是方唯和两家共同的合作试验,从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一直到杂交水稻验证,全都在指定区域外完成。

当然,由于第一代不育株是出自二队的试验田,后续的验证工作还要继续。

因此,这个合作项目目前处于保密阶段,外界根本不知道。

一顿饭两人喝了两斤红薯酒,稍后方唯让人带常温元去了接待宿舍,让对方好好睡一觉。

“三哥,常主任他们的杂交水稻研制成功了?”

等客人走了之后,盘莲花泡了一壶茶陪男人在屋里坐了一会。

阿姐带着小宝去午休了,所以两人才难得的有了一点独处的时间。

“是的,已经通过了验证,的确大获成功。不过,他们研制出来的【清河一号】还是不如我搞出来的【yx-032】。”

和盘莲花说话就没必要太谦虚,方唯便实话实说。

历经这么多年,他终于搞出来了普适性很强的杂交水稻。

实际上常温元的成功离不开方唯,没有方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