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社队企业,走地鸡(2 / 3)

的不完全对,瑶寨擅长制作一些小器具,比如像竹子枕头、凉席、背篓、箩筐什么的,我说的是竹制家具。”

关崇阳摇了摇头,详细解说了一番。

方唯听懂了,老爷子因缘巧合之下学会了竹制家具这门技艺,想把这门技艺传给队里。

队办企业的兴起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和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几乎是同一时期的产物。

日后大名鼎鼎的巩义回郭镇,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

到了70年代中后期,全国社队企业发展迅猛,1974年社队企业总产值就达到了180.9亿元。

这些都是方唯脑海里的记忆,他前世读大学时学农的,曾经详细了解过这段历史。

“老爷子,队上没有办企业的经验,要慢慢来。你的建议很好,我会和队干部好好探讨一下。”

方唯以前忽略了这一块,毕竟当初学习这一块的内容时候,有很多细节都不清楚。

他需要详细了解一下现在的政策,等队里拥有大量富裕劳动力的时候,就可以进行尝试。

什么时候才会有大量的富裕劳动力呢?

也就这一两年吧,等大批的知青涌向农村,人力资源就会大大的增加。

“嗯,你慢慢考虑,但可以找两个机灵的,提前跟我学习。”

老爷子年纪越大,越想留下一些什么东西。

他以前总想着把自己的一身本事传给方唯,可对方对阴阳风水这些不感兴趣。

昨天家里的竹椅子坏了,他就重新打造了一把,这才有了新的想法。

“老爷子,你还会什么?会不会点石成金?你要是会的话,那咱们就有用不完的钱。”

“去去去,油嘴滑舌的。师弟,咱们走,懒得和他磨牙。”

随后,方唯和老爷子开了句玩笑,老头就乐呵呵的走了。

实际上方唯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在农业生产上一路狂飙。

至于队办企业也不是不能搞,但肯定是要放在从属的位置上,时机到了也可以尝试一下。

第二天。

方唯和大哥闲聊的时候,就把关老爷子的建议告诉了对方。

方平一听很感兴趣,说实话,他对于育种工作的兴趣不大,主要是想帮三弟做点事情。

“等回头我去和老爷子学学怎么制作竹家具,我有木工基础,应该能学会。”

“你想去学?也行,只要精力够用,随便你。”

方唯倒没有阻拦,大哥在育种这一块没有悟性,当个执行人还可以,注定不会有太大的长进。

既然对方想跟着老爷子学习竹制家具,那就由着他。

离开了试验田,方唯不知不觉又走到了山上。

育种工作已经走上了正轨,但林下经济才刚刚起步。除了在板栗树林种植药材,他还打算找个合适地方养“走地鸡”。

所以说,二队消化富裕劳动力的路子很多,难怪他不着急搞队办企业。

方唯在山上发现了好几个合适的地点,尤其是靠近油茶树林的半山坡,这一带的林木不算密集,关键是有一道山泉水从这里流过。

这个地点更靠近赵家村一些,但距离两个村子都不远。

他计划从明年开始养鸡,这样的话刚好可以弥补社员减少鸡鸭饲养带来的损失。他也搞不清楚有些人是咋想的,社员个人养10只鸡和养3只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

“队长,县里来人了,你去看看吧。”

他还在山上转悠,有个社员跑来喊他,说队部来人了。

方唯赶紧回去,走进办公室一看,好家伙来的人还不少,屋里都快塞不下了。

“方队长,这些同志都是专区的农业专家,他们想了解一下有关杂交水稻的事情,没问题吧?”

徐广生看到他,赶紧走了过来。

他现在是县农业局的负责人,县里就将接待专区专家的任务交给了他。

“欢迎,欢迎!各位,办公室太小了,咱们去会议室坐吧。”

新建的队部有一间会议室,地方比较宽敞,于是方唯就把大家带到了那边。

方文书和两个社员端来了茶水,郑虎让人去安排中午的饭食。

“方队长,我们看了贵县关于【南光二号】和【南光三号】稻种的书面材料,据说试验已经得了圆满成功。能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一下吗?”

宾主落座,对方带队人名叫曾庆,四十来岁的年纪,是育种方面的行家。

这个没什么不能说的,方唯便简单介绍了一下杂交水稻的基本思路、试验材料的选择、配对试验,以及【南光二号】和【南光三号】的试验产量。

尽管他已经尽量简化了,但还是说了差不多一个小时。

不算徐广生,对方一行9人,一边听一边做记录,显得很专心。

“【南光二号】杂交水稻已经定型,目前正处于前期推广阶段。【南光三号】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