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十分显眼!(求月票)(1 / 2)

此时的老家县城,才有一个城镇的摸样。

而不是之前那样,妥妥的城乡结合部风格。

县城招待所餐厅,浓浓的早点香味勾人食欲。

不要说饥肠辘辘的三舅,就是县里的头头脑脑们,都吃得津津有味好不享受。

怎么说呢,此时的官员还是比较朴素的。

十分爱惜自家羽毛,对于吃吃喝喝的事情,还是比较克制的。

等吃饱喝足,就说到了正事上。

“关于投资建厂的事儿,我和武总讨论过!”

“因为各种条件限制,县里这边最好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来考虑!”

“服装纺织厂就不要想了,现在外头的竞争实在太过激烈,倒是一些特色食品有些搞头!”

“比如矿泉水,这玩意眼下相当的时髦,要是做得好的话,甚至能够搞出一个产业链!”

“可还是那个问题,交通运输费用太高,在市里那边弄,怕是更加方便,恐怕市里也会争抢!”

“倒是县里的药材,可以好好的规划下,公司那边的医院需求量极大!”

三舅并没有卖关子,而是将心中想法摊开了说。

这是现实原因,不是工厂集团不想帮衬家乡。

事实上,因为老家地处三省交界处,属于名副其实的山林腹地,许多地方还保留了原始风貌。

那一大片,里头的野生药材极多,可惜还是因为交通还有销路的问题,眼下开发的难度极大。

这些,在场的头头脑脑心中有数,可还是想要争取一下。

“有没有办法,工厂医院那边,直接收购炮制好的成品药材!”

“行啊!”

三舅毫不犹豫答应下来,轻笑道:“最好请相关药厂的老师傅帮忙把关,而且质量一定不能出问题!”

这下,一干县里的头头脑脑开心了。

在他们看来,这都是小问题。

只要能赚到钱,县里能够动员的当地百姓可是相当多的,甚至整个乡镇的人都动员起来也不难。

谁不想过好日子?

谁不想成为下一个龙湾村的村民?

龙湾村,就是武锋姥爷和姥姥居住的村子。

原本,只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就连电都是最近两年才通的,可见那里的偏僻和穷困。

可不过两年多时间,龙湾村就大变了摸样。

整齐划一的二层小洋楼,还有干净整洁的石子道路,让这里看起来根本就不是一个小山村,就是比起县城的街道也更加赏心悦目。

没别的原因,龙湾村里的大部分年轻人,只要没有考上大学或者中专的,基本上都去了工厂集团上班。

毕竟是真正的乡邻,该照顾的时候武锋不说,三舅都会安排得妥妥当当。

只要不是偷奸耍滑的性子,又受不住外头花花世界的诱,惑迅速堕落,两年时间积攒五千以上的存款,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九零年的五千块,在乡下农村能够做的事情,那就太多了。

加上武锋的一点支助,龙湾村就变成了眼下这种,和周围村镇格格不入的现代化摸样。

当然了,村子里还没有哪一家有汽车或者摩托车的,但是二八大杠自行车已经彻底普及了,哪家都有一辆。

因为在外面见过世面,有些都通过夜校或者技能培训中心,成为了技工之类的技术人员。

在他们的指点下,龙湾村家家都养鸡养猪,有的甚至连牛都买了,可以说相当的显眼。

不仅只是加大家禽家畜的畜养,在后代读书培养方面,更是舍得下血本。

能跟着前往工厂集团下属学校读书的,一个不落全部都带过去了。

不能的话,那就在镇上或者县城读书也成。

每次年节回家,都要重点检查成绩,有的甚至还要亲自跑去学校打探情况。

实在是,他们在外头见识过了,有文化的好处了。

不说考上大学和中专之类的了,单单就是能够从工厂集团的内部培训学校拿到合格证书,在粤省的工厂圈都是十分吃香的存在。

可有的人,因为小时候学习基础太差,学技术的时候自然就更慢了。

而那些有些基础的学生,在培训中心规定的时间内,基本都能拿到相应的技能合格证书。

有时候,差距是以年为单位!

换算成工资奖励以及福利待遇的话,一年起码差出三千块,一点都不夸张。

亲身感受过,读过书和没有读过书之间的差距,怎么可能让弟弟妹妹或者侄儿侄女重蹈覆辙?

再说了,工厂集团为了鼓励职工上进,也是经常进行广播,还有电视方面的宣传,力度一点不小。

事实上,大家心中都有数!

不管进什么厂,基础工资都是大差不差的状况。

可若是能够顺利成长为技术员,或者技工也行,那工资待遇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