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刘备赐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3 / 6)

只见榜文中写道:

“齐王诏曰:”

“寡人绍承天命,统御万方。”

“每览州郡奏报,未尝不临食辍箸,中夜彷徨。”

“自桓灵失德,海内崩离,三十年来。”

“壮士殒锋镝者不可胜计,闺中泣血者遍于闾巷。”

“今虽廓清寰宇,然生民百遗一之惨状,犹在目前。”

“夫《礼》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而《易》称,‘天地絪缊,万物化醇’。”

“今寡人行县至河北,此地寡妇,多有负薪汲井于冰霜者。”

“向在徐州时,不乏孤孀,鬻发易粟于市廛者。”

“寡人每见于此,必痛心疾首。”

“昔管仲治齐,设女闾以安游女。”

“周公制礼,立媒氏而合独鳏。”

“故寡人欲承天道之好生,续绝户之宗祀,慰忠魂于九泉。”

“颁下此令,布告天下。”

“凡我齐土,当体恤孤寡,共襄善政。”

“庶几,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以致太平于将来。”

“建安十三年春三月,诏。”

榜文一出,众皆哗然。

或有人道,“齐王向来宽仁,如何学那曹操,使寡妇再嫁?”

“……诶,曹操是强令寡妇再嫁,齐王可没有下此命令。”

“……嘶,这再嫁者,官府竟然要赏三缗钱,这足够买六只肥羊了。”

原本大家还对新政抱以看乐子的态度,忽然目光瞥见底下那行,再嫁的赏赐福利。

众人的兴致一下子便被调动了起来。

对于许多普通家庭而言,三缗钱那是足以改变命运的钱财数目。

更别提还要免赋税一年了。

这对人们可太有诱惑力了。

诏令既颁,因自河北发,故河北之地先得其利。

一时之间,河北迎来了婚嫁的盛况。

官媒署前,日日有人前来排队求名,甚至不乏寒门俊彦。

寡妇巷中,夜夜闻纺车声伴读《诗》声。

这一热潮,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不少商人抓住了良机,在李翊有意无意的推动下。

市场上,出现了大量合卺铺,专售再醮吉服。

邯郸酒坊,则出了新酿“续弦红”。

而这酒坊背后最大的股东,正是李翊。

李翊非常重视品牌效应,他抓住这个机会,推动邯郸名酒的品牌诞生。

只要热度一起,将来人们再婚之时,必然会优先喝河北邯郸的“续弦红”。

不知不觉间,河北的许多产业,背后都有“李氏”之名。

李氏家族,俨然成了河北的一大寡头。

新政颁行旬月,李翊这日独坐相府后园。

他乐意见到寡妇再嫁的盛况,但总觉得效率还是有些低。

河北民众中,肯定还有不少人对此事心存疑虑。

正思索间,刘备迎面走来。

李翊起身施礼,刘备扶他起身,问:

“丞相适才所思何事?怎的如此入神,竟未瞧见寡人到此。”

李翊便将自己的心事跟刘备说了。

“虽立法周全,然民间观望者仍众。”

刘备听罢,拂袖而坐,大笑道:

“丞相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岂不闻晏子事齐灵公之事乎?”

“昔灵公好使宫女着男装,民皆效之,灵公屡禁不止。”

“后问晏子,晏子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求买马肉也。’”

“公胡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

“灵公纳之,不逾月,国人莫之服也。”

“此即所谓正己化人。”

“今丞相欲移风易俗,何不做出表率,将甄记室纳入门中?”

李翊手中茶盏一晃,“大王此言……”

“呵呵。”

“袁氏未过门而寡,正是望门寡。”

刘备抬手拈起落花,“若丞相娶之,与其携游南皮。”

“以丞相在河北之威望,河北士民必争相效之。”

言未尽,李翊已然顿悟。

甄宓本就是河北有名的才女,而袁氏旧部又遍布幽冀。

自己如今声望正隆,甄宓这几年给自己当“秘书”也算是勤勤恳恳。

也该给她一个名分了。

见李翊出神,刘备也禁不住感慨:

“原来丞相果真喜欢甄记室。”

李翊一怔,忙问,“大王此话是何意?”

刘备乃解释道:

“寡人不知赏赐给你多少美女,卿都不纳。”

“或赐夫人,或赏将士。”

“寡人只道你与寡人一样,不好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