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刘备:丞相是寡人之萧何,却不须为(3 / 6)

促膝。”

“今王业已建,礼不可废。”

言罢,以手指道旁跪拜百姓:

“臣若僭越同乘,何以训示万民尊王?”

刘备闻言默然,一时间心中感慨万千。

不禁回忆起来,当年自己与李翊在徐州相处时的点点滴滴。

诚然,两人亦师亦友,君臣之间的感情从未有变过。

如今刘备已经当上了齐王,建立了王业。

而李翊也当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

或许在刘备心里,他仍然能拿李翊当师长、当挚友、当知己来看待。

但在李翊心里,刘备一切的身份之前,都会有一个齐王挡在前面。

如果李翊放浪形骸,真的去跨过那条红线。

最终只会引火烧身,以他性格之谨慎,是万不会去为此事的。

刘备乃独乘玉辂前行,每过街角,必回首望李翊副车。

百姓见之,莫不感叹王臣相得。

非是故人心易变,实是江山自古重彝伦啊。

车驾很快到了下邳。

甫至城门,忽闻欢声雷动,百姓夹道相迎,争睹李相风采。

但见有,白发老叟拄杖而呼:

“李公归来兮!李公归来兮!”

原来此前李翊以前在徐州辅佐刘备时,当地百姓多有受李翊恩德者。

今见李翊回来,大家都来看望这位“故人”。

除老者识得李翊外,亦有稚子捧枣栗相献。

绣阁珠帘半卷处,红妆窥视者无数。

据当事人回忆说,徐州百姓欢迎李翊回来时的情景是:

万人空巷,人们皆言:

“李公之治,民怀其德。”

“荣归之日,倾城相迎。”

“虽子产之郑,晏婴之齐,不过如是。”

面对这极致的殊荣,李翊脸上并未有一丝丝高兴。

反倒全程皱着眉头,一言不发,面色凝重。

他也没有想到自己离开徐州数年,当地的百姓还会念着自己。

一旁的刘备似看出来李翊的心思,乃上命人将车撵驱至李翊身旁。

刘备上前,执其手,说道:

“寡人之萧何,深得民心如此耶!”

李翊谦辞再三,连道此皆赖大王之威德。

然百姓献食不绝,道路为之堵塞。

刘备抚掌大笑,柔声宽慰李翊道:

“李相乃寡人之萧何,却不须为萧何之故事。”

“不然,使天下人小觑寡人。”

“愿李相勿忧!”

李翊这才松了口气,与刘备一道入了王宫。

刘备设宴,款待李翊,为其接风洗尘。

饮宴之时,李翊顺带将自己在河北这几年的工作,向刘备这个大领导给汇报了。

刘备认真听完,一面嘉奖李翊的工作,一面又问:

“丞相知辽东之变故否?”

李翊一扬眉,道:

“吾去岁在江南,辽东之变,实有未知。”

虽然不知道辽东发生了什么,但是一准没有好事。

只是没想到,自己在河北那么几年都不曾出事儿。

怎么偏偏到了自己去荆州的时候,就出事了呢?

刘备蹙起眉头乃道:

“高句骊人一举袭取了玄菟郡,玄菟守将王雄战死。”

“玄菟之民,被烧杀劫掠一空。”

嘶……

李翊倒吸一口凉气,沉声,“竟有此事。”

于是站起身来,谓刘备道:

“请大王勿忧,待翊回到河北之后。”

“定当点齐河北之众,征伐高句骊。”

“直捣其丸都,一举荡平其国!”

刘备一挥手,止之曰:

“李相勿忧,近日平州牧吕布已经向寡人上书。”

“声称其已在长白山大破高句骊之军,收复了玄菟郡。”

“高句骊人有此一败,应当不敢再轻易复进。”

微微一顿,又冲着李翊一笑。

“说来,长白山一战,多赖李相设置北戍校尉。”

“张绣才能及时赶到,与吕布合力,大破高句骊。”

“……否则,辽东必失。”

李翊心想,他已经在幽州搞了经济特区。

北方鲜卑人、乌桓人基本上是与汉人和平共处的。

怎奈这高句骊人如此的不安分。

若非自己在辽东做足了准备工作,否则这十多年的声价便被这蛮夷给挫去了。

李翊一时越想越气,站起身来,一指辽东地图,向刘备谏道:

“高句骊人狂悖无礼,不慕王化。”

“臣欲回河北,点兵三万。”

“捣其丸都,永绝后患!”

刘备却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