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雪辽东温侯建功,慕齐王蜀人来投(3 / 6)

被众军士掳走。

火光冲天之际,吕玲绮忽见一高句骊少女蜷缩于墙角。

怀中紧抱着一婴孩,瑟瑟发抖。

玲绮握刀上前,少女惊恐闭目。

却听“锵”的一声——

原是玲绮将刀插回鞘中,冷声道,“带走。”

……

经过一番烧杀掳掠,吕布终将骨岭寨夷作平地。

又纳贾诩之言,将延优部卒,尽数剜目割舌放归,以激他出战。

翌日,拔营之时。

吕玲绮发现昨夜那对母子已自缢于囚车。

车辕上刻着歪斜汉字:

——“汉女阿禾与子同死”。

原来那少女竟是十年前被掳的幽州女子,她唯恐受辱于吕布军,故缢死于车中。

风雪漫卷,吕玲绮独立营外,望着那对母子的尸身,久久不语。

她将这对母子带走,其实本意就是为了保护她们。

因为一旦她们被自己的“叔叔”们抓走,其下场只会更惨。

可没想到造化弄人,这对母子最后死了。

这样的结果,实非吕玲绮本意。

刘晔披裘而来,见她神色黯然,轻叹道:

“……女公子不必自责,乱世之中,生死有命。”

“此自然之理也。”

吕玲绮指尖拂过囚车上的刻字,低声道:

“我自幼读《史记》,慕卫霍之功,以为持剑卫国便是英雄。”

“今日方知.”

她声音微颤,“英雄之名,原是血写的。”

吕玲绮已经有些厌倦疆场了。

按理说,保家卫国本是件光荣的事情。

但这跟两地百姓又有什么关系呢?

她若是去指责父亲做得不对,可被屠戮的汉地百姓又是何辜?

所谓血债血偿,自古如此。

只是,吕玲绮终究无法接受如此残忍的战争。

朔风忽急,卷起满地雪沫。

吕玲绮按剑而起,轻声道:

“刘先生,我想回中原了。”

“女公子欲归何处?”

“听闻江南春日,桃李芬芳可比战火绚烂。”

“河北秋时,稻浪千顷,亦胜过万甲兵光。”

“先生若得闲暇,不妨也去看看。”

吕玲绮豁然开朗,似想明白些什么。

刘晔闻言抚须而笑:

“女公子欲游河北江南,倒是好去处。”

“……似女公子这般豪情万丈,既不是寻常女子。”

“当去很多地方,见很多人。”

“去见谁?”吕玲绮问。

刘晔道:

“去青州见见威震华夏的关二爷,去徐州见见张三爷,见见齐王千岁。”

“……哦对了,我与鲁子敬有旧,女公子欲游江南,不妨让子敬为你置备船只。”

停顿一下,刘晔忽又想起些什么,正色说道:

“女公子若至河北,可记得去谒丞相李公。”

见吕玲绮挑眉,乃捻须细说:

“李相年未及而立,已总揽朝纲。”

“昔年在徐州下邳时,风头无匹,连关张二将都不能及。”

玲绮双眸微亮:

“我亦久闻李相之英名,只是未见其面。”

“不知其人如何……”

刘晔乃从袖中取出一封漆树书:

“……此公治国,譬如良医执刀。”

“——剜腐肉时精准利落,敷药石时又极尽温柔。”

忽压低声音:“去岁冀州大旱,李相便曾开仓济民,又令世家捐粮。”

吕玲绮接过书信,指尖轻抚泥封上“翊”字印痕,忽觉心头阴霾散了几分:

“先生这一说,倒让我想起幼时读过的《庄子》。”

她以剑穗在空中虚划。

“庖丁解牛,恢恢乎游刃有余。”

哈哈哈。

刘晔拊掌而笑:

“妙喻!妙喻!”

“……李相正是这般人物。”

吕玲绮乃得大悟,解下腰间佩剑,锵然掷地:

“烦请先生转告父亲,就说……”

她忽的展颜一笑,竟透出几分少女娇憨:

“就说女儿去给他寻个贤婿来。”

说完起身时,长枪横扫。

挑飞帐前积雪,露出下面一株嫩绿草芽。

马蹄踏碎营前积雪,竟比来时轻快许多。

后军司马欲拦,刘晔抬手制止:

“……让她去罢。”

“温侯那边……”

后军司马有些担忧地说道。

“吾自会去说。”刘晔淡淡地说道。

帐外风雪渐歇,天边竟透出一线霞光。

吕布起床,寻不见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