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样想的。
“……诶,不可!”
刘备急忙制止,“曹操多诈,丞相乃我齐国之栋梁。”
“倘若彼使诈来,将丞相扣在魏国。”
“以丞相为质,找寡人赎地赎人,为之奈何?”
刘备始终不同意曹操第二个条件的原因就这里。
哪怕不是派李翊去,也肯定是要派齐国的一位重臣去。
更别说还有一众随行人员陪同了。
倘若被曹操扣在邺城,以刘备的性格,又岂会对他们不管不顾?
而且,外交谈判带去的兵力除了保障安全以外,还可以壮大声势。
方便随时撕破脸皮,宣布谈判破裂,增加谈判的底气。
所以为了防止将来谈判桌上的被动,刘备打从开始就不愿答应。
但是李翊对此很有信心,让刘备尽管把这件事交给他来办便好。
刘备拗不过李翊,只得答应。
李翊回到府中,即命许褚点本部八百虎贲卫随行。
又带了甄尧、徐庶、关平等人为随行人员。
这些操作目前还算正常。
可接下来,
李翊又命张郃、张辽各支兵两千精锐,一同随行。
又命徐晃率一千水军,走清河,陪同李翊一同入魏国。
如此一来,前前后后,李翊带来的人马已接近六千人众了。
这六千人,俱是河北精锐。
这一操作,别说魏国人看不懂了,就连齐国人自己都没弄明白李翊这什么意思。
不是说好了,只带八百兵吗?
你这六千人去是几个意思?
守关的将士同样有这个疑问,当即质问李翊:
“贵国既已答应和谈,缘何带这么多兵马过来?”
“公是为和平而来,亦或为交战而来。”
李翊应声答,“特为两国和平而来。”
守将又问,“既是为两边和睦,公何以带如此多的兵马?”
李翊以手指许褚等众,解释道:
“吾所携之兵,不过八百人众。”
“何以谓我兵马多耶?”
守将瞪大眼睛,暗道你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
当即以手指张辽、张郃的部众,又指了指河边徐晃的清河水军。
“这些人马,岂非是翊公带来的?”
李翊点头答,“是。”
是?
守将双目圆睁,诘问道:
“那何以说只有八百人众?”
李翊有条不紊地解释道:
“李某确实依照魏公之言,只带了八百兵丁。”
“只是我齐国乃东方大国,我等身为大国使团,岂可无有随行人员乎?”
“除这八百人外,余下之众,皆为小厮仆役、执鞭马夫、艄公水手。”
“专为侍奉我使节团,并无他意。”
“愿足下勿疑!”
什么!?
守将顿时傻眼,没想到还能这样解释。
带着刀兵的艄公水手,执鞭马夫是吧?
这么一看,除了许褚那八百虎贲卫外,余下之众的确没有着甲。
可问题是平日行军赶路,本来就不着甲的啊。
等到地方了,再披上铠甲斗具,这些仆人不就全成了威胁魏国国家安全的悍将勇兵了吗?
“……怎么,本相亲赴贵国,贵国难道打算拒本相于千里之外乎?”
这次,轮到李翊质问魏国守将了。
他确实屡行了承诺,只带了八百士兵。
剩下的,都是随行伺候的仆人。
“……这。”
守将面面相觑,一时踌躇难决。
沉吟半晌,冲李翊高声喊道:
“翊公且稍作等候,容我等通禀魏公。”
“若魏公允许,自当放翊公入城。”
李翊闻言大怒,扬鞭指曰:
“汝等乃战败小国,今本相屈尊来汝地和谈。”
“汝等安敢如此无礼?”
“汝欲试试本相,宝剑是否锋利吗!”
话落,便要命军士攻城。
守将见此大惊,暗想两国目前已经停战。
若此时李翊攻城,等于战端又启。
他们岂不成了此次开战的导火索了吗?
这个罪责过重,关上守将没人能担得起。
于是私下里商议道:
“纵李翊入城有罪,使两国交战亦有罪。”
“等罪,不若先放李翊入城,再作打算。”
放李翊入城,曹操之后可能会治他们的罪。
可不放,凭他们关上这点兵力,根本挡不住李翊的攻势。
真打起来,全部都得死。
所以不若先放了再说。
这笔账众人还是能够算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