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李翊收关家义子,麋竺回冀州探亲((2 / 6)

翊先遣人帮忙卸货,一面又与大舅哥叙旧。

“别驾一路远来辛苦,这当是最后一批粮了?”

“……是,此前咱们多是在辽西卸货,此次若非君侯要求到辽东来,咱们便能提前几天送到。”

李翊乃解释道:

“只因我军暂时在徒河停驻,可以在此接待别驾。”

“之后进军襄平,从此处运粮,也能够方便许多。”

话落,又拍了拍麋竺的肩膀,安慰他道:

“说来别驾应当许久不曾见过令妹了罢?”

“此次回去,可先乘船到渤海,看望一下令妹。”

李翊也是怕自己离家太久,麋贞她们会觉得孤单,便让麋竺顺道回去看一下妹妹。

麋竺颔首,“竺会去的,倒是君侯你远征辽东,不知几时得回?”

“主公那边倒思念你的紧。”

李翊思考片刻,道,“今年之内,便可平辽东。”

两人联袂走在一起,唠了唠家常。

然后李翊才进入正题,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此前,麋别驾在青州督运粮草之时,我请别驾代我传话。”

“让关将军率青州之士,自房县登陆,不知可有传达?”

麋竺点了点头,“关将军与在下是一起出海的,算算时间,再过两天也该到了。”

李翊大喜,执麋竺手谢道:

“如此便多谢别驾了,待关将军到后,辽东之地唾手可得也。”

因为刘备承诺了,让关羽在必要时候出青州兵配合攻辽东。

因为青州东莱离辽东很近。

但如果只渡海进攻的话,公孙度很容易防备。

所以一般还是以陆路为主,海路为辅。

李翊让关羽出海,在房县登陆,原计划就是左右两边齐攻,迅速控制辽东属国全境。

不想乌桓部收缩防线,全部退到了房县里。

如此一来,倒省了李翊的事了。

便将这克定乌桓之功,让给二爷罢。

……

浑河,又称小辽河。

春暖融雪,凌汛暴涨。

而到秋冬又进入枯水时节。

正是由于辽地水位的多变,导致当地土著鲜少又“防备水军”的意思。

关羽乘船,顺利在浑河口登陆。

此次他共带了五千步卒。

三千丹阳兵,一千青州兵,一千弓弩手。

一经上岸,关羽便命人迅速北上,攻下房县,好与李翊大军会合一处。

一少年扛着青龙刀走来,恭恭敬敬地递上:

“……父亲。”

“……嗯。”

关羽一捋胡须,接过刀,望一眼身前的孩儿。

此为自己的长子关平,字坦之。

关平乃嫡长子,非是演义里的义子。

只是关羽从不因父子关系,而令他于中取便。

只教其从底层军中历练,慢慢磨砺上来,才带他在自己身边左右侍奉。

“……父亲,将士们一路舟船劳苦,不妨先暂歇两日。”

“待调整好身体,才北上取房县不迟。”

关平出声谏言道。

关羽眯起眼睛,沉声说道:

“如若歇整两日,乌桓人便有了防备了。”

“其人不知某突然上岸,正好攻其不备!”

关平一怔,这才说出心中实话:

“可是父亲,我们只有五千人。”

“而房县有多少守军,还未探听清楚。”

“郯侯大军亦不知现在何处。”

“何不先做休整,一面使人打探房县守备,一面使人探听郯侯位置。”

“此非一举三得乎?”

关羽闻言一笑,抚须说道:

“吾随兄长征战多年,于千枪万刃之中,矢石交攻之际,匹马纵横,如入无人之境。”

“岂惧乌桓鼠辈乎!”

言毕,即令关平催促军士行进。

他只带五千人,是为了提快行军速度,好配合李翊夹攻。

虽然如此,这五千人都是征战多年的老兵。

骁勇善战,悍不畏死。

当即五千精兵,迅速北上,直插房县后背。

得到消息的难峭王乌仆,迅速组织人手反击。

虽然不知这支汉军是何时出现的,但眼下也顾不得许多。

一番准备过后,万余骑兵迅速出击。

蹄声如雷,势如奔马,迅速将关羽的大军围困起来。

关公横刀立马,立于中军处。

很快便排下阵势,便丹阳兵在前,强弩手伏于门旗之下。

乌仆见汉军人少,便欲全军突击,将其碾碎。

韩忠急止之道:

“人言关羽有万夫不当之勇。”

“其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