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去了子玉,来了孔明,老刘卧龙凤雏(5 / 6)

惊,懊恼地拍了拍脑袋,跌足叹道:

“诶呀!我糊涂啊,先生进来这么久了。”

“备居然没能认出先生来,实在失礼!”

“还望诸葛先生多多包涵。”

适才因为听到是水镜先生的名讳,使得刘备注意力全在司马徽身上了。

全然不曾想到,跟随司马徽一同来的,竟然就是目前诸葛家的家主。

即便是聪明如诸葛亮,在他面前也只能是个弟弟的诸葛子瑜。

诸葛瑾牵唇一笑,拱手向刘备施礼:

“……刘将军不必自责,方才是在下不让水镜先生引见的。”

“这是为何?”刘备诧异问。

诸葛瑾呵呵笑道:

“久闻刘将军礼贤下士,仁义爱民。”

“在下也想看看刘将军是否真如传闻中一般,仁义之名著于四海。”

“如今观来,刘将军果真是当世明主也!”

言讫,诸葛瑾还忍不住竖了根大拇指。

这个位面的他,并没有去赴宴参加孙权举办的“招贤大会”。

因为历史上去参加孙权“招贤大会”的人才,大多都是北方避乱于荆楚江东的。

避乱于荆州的人,只要是有识之士,都认为刘表不能成事。

而彼时的孙仲谋正值意气风发,礼贤下士的状态。

所以大伙儿就纷纷跑去江东,投到他的麾下去。

这其中就包括避乱于荆州的诸葛瑾。

但这个位面却不同,

尽管刘表同样有名无实,孙权同样求贤若渴。

可徐州已经恢复了战前的生产力,政治环境也逐渐趋于稳定。

最重要的是,徐州之主刘玄德,仁义爱民,礼贤下士。

既然有更好的潜在选择,又何必非要选一个紫髯小儿呢?

更别提徐州本就是他们的老家了。

早在几年前,诸葛瑾便受到了孙权的邀请,请他去江东做长史。

彼时刘备虽还未像今天这般强大,但也不是孙权能比的。

所以诸葛瑾拒绝了孙权的邀请,选择了继续观望。

接下来,便是震惊世人,影响天下格局变化的官渡之战了。

随着乌巢的大火,仓亭的落水,也宣告着袁氏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的争霸舞台了。

只要是有识之士,都能看出来。

如今的天下格局,已经从二袁争霸转变为了曹刘争霸。

这下诸葛家不能再观望了。

你不可能等到人家快统一天下时才出仕,必须在人家需要你的时候去做出选择。

至于选择谁,答案也很明显。

就算不考虑刘备是否明主,单看曹操在徐州的所作所为。

诸葛家族但凡犹豫一秒,都是对死去族人的不尊重。

“备与诸葛先生也不过才一面之缘,先生何以断定备便是明主?”

刘备出声问。

“……哈哈。”

诸葛瑾扶额一笑,以手指堂上宾客官员。

“若刘将军并非明主,能得如此多贤才追随否?”

“能得天枢、凤雏倾力相助否?”

“刘将军不必自谦,吾弟孔明在隆中时,也曾谈及将军。”

“哦?孔明先生如何说?”

刘备欣喜地问道。

“孔明说,目今能平治天下,匡扶汉室者。”

“唯刘将军一人耳!!”

此言一出,满堂宾客,纷纷出言附和:

“说得好!说得好!”

“这能平治天下,挽江山于既倒,救苍生于水火者。”

“舍刘将军其谁哉!”

大伙儿不远千里万里赶来徐州,那肯定是来面试找工作的。

不管是否出于真心,先把新老板的马屁拍了再说。

“善!善!善!”

刘备兴奋地握紧拳头,他与这孔明先生简直是双向奔赴啊!

“未知令弟现在何处?”刘备连忙问,“可否请他宴上一叙?”

诸葛瑾摇了摇头,苦笑道:

“吾弟虽与吾一并归家返乡,但尚在驿馆午睡。”

“说是对宾客筵席,不感兴趣。”

“遂不肯与吾一道前来,还望刘将军恕罪。”

不妨事,不妨事。

刘备连连安抚诸葛瑾,奇才性子总是怪异的。

有李翊珠玉在前,刘备完全清楚该如何与这些异才相处。

“云长!”

刘备将关羽唤来,“贤弟可代吾招待宾客,备亲自去驿馆请孔明先生去。”

关羽一惊,忙道:

“如今宾客尚在,兄长再是求贤若渴,又何必急于一时?”

张飞也出席过来劝刘备道:

“弟兄们喝酒喝得好好的,主人家走了,酒肉也无滋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