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刘备:吾麾下才俊,未有过李翊者,(5 / 6)

政治遗产,然后这八年下来又扶持了大量的自己人上去。

新鲜血液想往上挤,那可真是要挤得头破血流。

可河北不同。

冀州古时号为九州之首,在大汉亦是天下首屈一指的大州。

当袁氏倒下之后,行政资源的短缺,就是需要大量新鲜的血液往里面进。

谁不想抓住这次上升的机会,让自己的仕途平步青云?

就算是要在河北安家,只要资源累积够了,他们说不定也能成为河北世家豪族的一支呢。

“不过大伙儿也别高兴的太早,冀州虽已归了刘将军。”

“但刘将军会把冀州给谁,还不好说呢。”

“若是派了个咱们得死对头去上任,那可不活受罪么?”

众人闻言,陡然色变。

于是又将话题转移到了冀州归属上。

众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依我看,李郯侯是从此北伐的头号功臣,又与刘将军感情甚笃。”

“刘将军必然将冀州给他。”

“……诶,宋老此言,在下不敢苟同。”

立马有人出声反对。

“此前刘将军已经把青州给了李郯侯,哪里还会将冀州给他?”

“况与刘将军感情深厚的,又不止郯侯一个。”

“……这关将军、张将军,哪个不与刘将军情同手足,相识数十年?”

“所以依某看来,这冀州啊,刘将军不是给关将军,就是给张将军。”

哈哈哈……

一老者抚须笑道:

“若说别州,刘将军倒有可能给关、张两位将军。”

“只是冀州不同别州。”

“冀州所制者广大,天下易服。”

“盖制冀州者,所以制中国。”

“此等大州,岂可轻付他人?”

“依老夫从官三十年的眼光来看,徐州之中,才未有过李郯侯者。”

“冀州牧一职,舍郯侯其谁哉?”

但其他人却不认可这老者的观点。

理由也很简单,就是李翊已经是青州牧了。

刘备再是恩重于他,也不可能让他去兼领冀州牧。

更何况,

李翊也不是神,不可能分身乏术,同时制两座大州。

刘备作为最高领导,手底下一帮人指着他吃饭。

再是恩宠一人,也不可能只把山珍海味喂给一个人吃。

此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也。

就在众人激烈讨论之时,忽然一个人使了个眼色。

众人顺着目光瞥去,立马闭上了嘴。

迎面走来一人,出声问:

“尔等不去做事,全聚在此地做什么?”

众人齐声回道:

“回禀刘将军,我等适才只是在讨论此次北伐,论功行赏之事宜。”

刘备背起手来,凝眸道:

“此次征伐河北,将士用命,各级官吏亦是夙兴夜寐。”

“大家也都辛苦了,今日便让尔等休息一日。”

“至于封赏事宜,待吾与子敬商议过后,才做决断。”

“有功者赏,有过者罚,此乃吾领徐州以来所定之铁律。”

“若尔等有功,便不必担心不受赏的问题。”

众人听出了刘备的话外音,遂齐齐拱手称谢。

“……行了,都下去罢。”

刘备一挥手,屏退众人。

自己则去了正堂,找到鲁肃。

“子敬,这表文拟写的如何了?”

鲁肃见刘备来了,连忙起身行礼。

旋即汇报自己的工作成果。

“主公一向赏罚分明,此次的封赏名额,所赐名爵、金银,倒没什么不当之处。”

“故在下也没费什么功夫。”

“只是有一处问题,在下不敢冒然决断。”

“故想与主公一起商议此事。”

刘备背起手,长长一叹:

“子敬是说冀州归属的问题罢?”

“……是。”

“……嗯。”

刘备眸子凝起,眉宇间一川不平。

“此事,备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如今子玉不在徐州,不能与我早晚议事。”

“子敬乃长者,可与我说说你的意见。”

冀州肯定是要派人去上任的。

但所派人选必须万分慎重。

因为冀州实在太过富庶,人口众多。

刘备看似麾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

可真正能选派去冀州的,其实没几个。

这人一要能力强,二要忠心耿耿,三还得不招河北人恨。

几个条件筛选下来,刘备其实也没几个人供他选了。

再不然,刘备就把治所迁到河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