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袁尚叹服,上一个这么打仗的还是白(3 / 6)

州。

李翊提兵一路北上,袁谭知李翊果真亲自领兵来援,喜出望外。

亲自率军出城三十里迎接。

一见着李翊,当即拜道:

“袁显思见过君侯!”

李翊亲自扶他起身,握住他的手说道:

“吾妻亦出袁氏,若论辈分,君与我为堂亲。”

袁谭大喜,即邀李翊入城。

设宴款待李翊之时,又问起还取冀州之策。

李翊说道:

“今军中乏粮,我意先北上去渤海。”

李翊此次领兵过来,是没有带多少粮草的,所以只能仰赖袁谭供给。

但平原小地,肯定养不起这么多兵。

所以李翊才提出,要先北上取渤海郡。

整个冀州最富的地方就两个,一个渤海,一个魏郡。

再早个几十年,渤海可以说是冀州最富的郡。

估算人口大概在110万~200万人之间。

不过后来袁绍入主冀州后,将治所迁到了魏郡的邺县。

所以魏郡便从原来冀州倒数的郡,一跃成为冀州首富。

此外,除子龙老家常山外,像清河、安平都是人口大郡。

所以冀州敢号称九州之首,一郡当一州绝对不是胡乱吹的。

李翊想先取渤海,一方面是出于粮秣问题的考量,一方面是想把这个大郡给先占下来。

毕竟魏郡对徐州而言算是飞地,即便通过袁谭的手间接管控,也很难去与曹操相争。

曹操早已视魏郡是自己的囊中物、池中鱼了。

此前李翊领兵从魏地回来时,在黎阳见着于禁的大量军马,就已经知道曹操马上要对魏地动兵了。

正好,曹操的起兵能够帮自己牵制袁尚的兵马。

“若是先取渤海,袁尚领兵来攻,为之奈何?”

袁谭连忙问。

“……若袁尚引兵来救,魏地空虚,曹操必趁势起兵夺取魏地。”

“袁尚若不还救,则失巢穴。”

“若其还救,我可踵袭其后。”

“如此一来,袁尚前不能解渤海之围,后不能退曹操之兵。”

“其败亡之势,可定也!”

袁谭大喜,即执李翊手道:

“愿从君言!”

言讫,又不免瞪了一眼郭图。

暗骂你看看人家的谋士,在看看你。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怎么能就这么大呢?

当即,袁谭跟着李翊一起发兵北上,直攻渤海。

渤海告急,袁尚听说袁谭求来了徐州兵,顿时怒不可遏:

“前日此贼败吾一场,如何又叫外寇来侵占吾土。”

“吾誓杀之!”

正欲领兵前去救渤海,审配谏道:

“公大军远去,须防曹军渡河。”

袁尚道:

“审公可为我守土。”

于是,袁尚留下审配守邺城。

用陈琳为谋士,马延、张顗二将为先锋,亲率两万大军。

连夜北上,救援渤海。

河对岸,黎阳守将于禁一直关注着北方局势。

当察觉到袁尚领兵出去,魏郡兵力大减之后,立马遣使,星夜赶往许县报知曹操。

曹操闻言大喜:

“吾今番必得冀州矣!”

于是,命曹洪率军一万,进兵先去攻邺城。

自己则引两万大军,攻打上党郡,已断袁尚左臂。

上党郡属于并州,也不算有多富。

但曹操出于战略考量,还是决定先打这里。

只有把上党打下来,才能将河东之地与河内、魏郡连接起来。

何况曹操最近也听说了,马超一战降了并州。

虽然这马儿并未言明,是徐州唆使其出兵的,但出于谨慎考虑。

曹操还是必须先拿下上党,以防止将来被并州挟制。

于是,曹营这边公分了两路兵。

一路曹洪取冀州,一路曹操取并州。

同时,曹刘同盟也来到了最为微妙的关系节点。

那就是不论是李翊出兵,亦或者曹操出兵,都不再像之前那样给对方打招呼提醒了。

基本上就是各打个的。

顶多就是我不打你,你也别来打我。

原本牢固的曹刘同盟,如今已演变为了《互不侵犯条约》。

……

话分两头,却说袁尚一路领兵赶去救援渤海。

甫一到了渤海治所南皮县,立马便得到了一个震惊的消息。

李翊已经连克重合、东光、阳信、高城等地了。

虽然袁尚离得更远,速度肯定要比李翊更慢。

但李翊是进攻方,一路要穿过重重关隘。

而袁尚本土作战,一路是畅通无阻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