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刘备一则先生,二则先生,昔桓公呼(3 / 6)

的土地连接在了一起。

正式对荆州形成了战略威胁。

同时,另外一个好消息传来。

交州牧张津本就与刘表关系不和,见尤其是荆南四郡。

起初刘表对此地控制力不强,故张津也有意染指。

现今见刘表尽收荆南之地,大感不忿,于是兴兵犯境。

想要趁着刘表未将荆南牢牢掌控之前,以武力夺取过来。

等于说,刘表方平定一场战事,又起了一场与交州的战事。

对北方事务,依旧无暇顾及。

……

这日,夜晚,大营内。

李翊背着一只手,另一只手按了按眉心。

见皎月当空,不觉略微舒缓了心神。

“吁!”

一匹快骑飞马落下,下来之人乃徐晃也。

“……大都督!”

徐晃走至李翊身后,朝他后背拱了拱手。

“如何?”

李翊也不转身,只是澹澹地询问军务。

“末将奉大都督之命,率轻骑去袭扰袁军粮道。”

徐晃沉声回答。

由于现在战争已经进入到了相持阶段,双方比的就是谁的资源多。

袁军虽然粮多,但补给线拉的很长。

一旦将它的补给线切断,袁军便会陷入大麻烦。

“适才末将于半道见,抓住一名袁军细作,待问明才知。”

“袁军大将韩猛,奉命押送粮草,足有数千车之多。”

“如不出意外,明早便行。”

李翊闻言大喜:

“韩猛徒有匹夫之勇耳,今遣轻骑袭扰,于半路击之。”

“断其粮草,则袁军必乱。”

这段时间,李翊一直在派遣轻骑捕捉袁军的运粮部队。

其实仗打来打去,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永远都是断绝对方的粮道。

粮食掐断,则寸步难行。

“末将愿往!”

徐晃主动请缨。

“莫急,待我知会主公一声。”

李翊起身前往见刘备,而刘备此刻并不在此处。

他正在曹操大营里商议军务。

曹操在营内,焦头烂额,神色慌张,对刘备说道:

“……玄德,目今战事已相持百日,河南百姓苦不堪言。”

“今日奏报,又有一处民众,逃亡河北,投靠袁绍。”

“这般下去,曹某只能先退了。”

战端一开,受苦的永远是老百姓。

而官渡之战的爆发,尤以曹操治下百姓最惨。

因为仗是曹操的领地打的,这就导致曹操领地境内的百姓没办法从事正常的生产劳动。

同时,他们还得时不时被拉去补充兵源,或者充当民夫。

如果只是忍一忍还好,可问题是战事已经持续一百多天了。

当地百姓困苦不堪,不少人都背叛了曹军,以响应袁军。

豫州的失控,本就已经令曹操头皮发麻。

而更糟糕的是,曹操手下的士兵也有点打不下去了。

毕竟,仗如果是越打越赢,那他们怎么都能忍一忍。

但战事一眼望不到头,将士们背井离乡,近半年见不着父母妻儿。

孤独的情绪在军人心中蔓延。

同时,前线恶劣的生存环境,也让士兵们过得苦不堪言。

今日曹洪又杀了三名逃兵,才暂时将军心稳住。

但曹操已经意识到,再不跟袁绍打决战,那他就只能撤军了。

“玄德公手中尚有多少人马?”曹操焦急地问。

“还有万人。”刘备答。

“听闻玄德自幽州公孙氏处,得了五千幽州铁骑,未闻确有此事否?”

“确有此事。”

刘备阖了阖双眸,大方承认。

“善!”

曹操大喜过望,按住刘备的肩膀,一本正经地说道:

“曹某在前线亦有一万人,算上李子玉从青州带回来的一万人。”

“我等亦能在前线投入三万五千人众!”

“袁军虽然数倍于我军,但兵将不如我河南果劲。”

“我等所虑者,无非是河北骑兵难敌。”

“今玄德既有五千幽州铁骑,可速速调来,与袁绍决战!”

饶是刘备久历战事,但当听到曹操的这个决定,还是震惊不已。

“曹公现在便想与袁绍决战?”

“……嗯,不能再拖了。”

曹操点了点头,一脸认真地说道:

“今军民皆厌战不已,若再继续拖延,莫说民众皆反。”

“恐我军中亦要生变!”

刘备支开曹操的双手,摇了摇头:

“我家先生说了,现在不是与袁军决战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