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儿,猛张飞鏖战张儁(3 / 6)

喜,让李翊可以安心。

“这第二件事嘛,少公子尚未取名,袁夫人不敢擅自做主。”

“所以来请大都督亲自命名。”

话落,诸将的目光纷纷落在了李翊身上。

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

军营里本是应当严肃对待,不苟言笑的。

但今日实在情况特殊,每个人都暂时忘却了军旅上的紧张感,转而替李翊感到高兴。

“请大都督取个名字罢!”

“请大都督给孩子取个名字罢!”

大伙儿似看热闹不嫌热大,竟是纷纷起哄,让李翊给孩子取名。

李翊也很快从得长子的兴奋中缓过来,沉吟了半晌,缓缓开口说道:

“吾与刘将军相识于患难之中,而来六年矣。”

“这六年,我随主公南征北战,收琅琊、击青州,灭袁术、收取泰山诸郡。”

“已得河南半数之地矣。”

李翊回忆的同时,自己也觉感慨。

“今日便趁着犬子降生之喜,翊也许下一个心愿。”

“待吾子晓事成人之时,再不用受征战鞍马之苦。”

“不止吾子,希望列位诸公的子嗣,都能生在一个太平年代。”

“不受战乱之苦,不承亲友离别之痛。”

“而是能够跻身台辅,匡君济民,福泽后世。”

诸将闻得此言,纷纷停止言笑,转而神情变得严肃起来,认认真真的听着。

话说到这个地步,大家也都猜到李翊要给孩子取什么名字了。

“吾等父辈打天下,只望能够交给后生晚辈一个太平天下。”

“待吾子成年后,吾也希望能交给他一个海清河晏的世道。”

“故吾为子取名李治,就字世民罢!”

“取济世安民之意,也望此子日后不负我意。”

李治?

好名!好字!

诸将士或谄媚也好,或真心实意称赞也罢,大家都乐呵呵地接受了军师长子的加入。

“汝远来辛苦,先下去领赏罢。”

李翊表彰了这名信使,然后命人带他下去饱餐一顿,给足酒食。

那信使连连谢过,表示一定会将李翊的原话,完完整整的带回徐州去。

在庆贺过后,或有人向李翊谏道:

“大都督,今得虎子,乃喜兆也。”

“当出兵矣!”

李翊点了点头,“这些时日,收集到的情报也差不多了,我也以为是时候出兵了。”

见李翊终于松口,诸将于是纷纷请缨出战。

李翊牵唇笑道:

“诸公稍安勿躁,这几日我之所以按兵不动。”

“一方面是为了收集情报,一方面却也是在思索破敌之策。”

“……那计将安出?”

诸将纷纷问。

“我已命人暗中联络当地里正,有了此前保民击袁的先例。”

“诸里正纷纷愿意带领手下村民,随我军出走。”

大伙儿一听这话,顿时明白了,感情军师还是想用迁民战术。

提到张郃,很多人都会想起张飞巴西暴打张郃的著名战役。

但很多人忽略了这一战的一个重要诱因,那就是人口。

张郃当时进入巴地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巴郡、巴西的人口迁到汉中去。

刘备当时还在荆州和孙权对峙,商讨湘水划界的事。

而留守在巴地的张飞,并没有第一时间反应过来。

因为张飞虽然是勇将,但是在战略大局观上还是差一些。

他没有意识到人口的重要性,以至于放任张郃迁了大量人口出去。

如果张飞能第一时间控制住张鲁和当地夷王,蜀汉未来的局面将大为改观。

有人说张鲁本就不喜欢刘备,人家“宁为曹公家中奴,不作刘备座上客”,哪里会跟张飞走。

可问题是,张飞要做的是控制住他们,不是要他们一定要归顺自己。

说难听点,或者腹黑点。

巴郡之民就是再不喜欢刘备、张飞,那也不能白白让给曹魏啊。

这件事本质上就是张飞的战略失误。

当然了,张飞大局战略意识虽然差些,但战场上确实是奇谋百出,勇猛过人。

张郃见自己迁民张飞居然没有反应,于是壮着胆子,都深入到巴地去了。

这时候张飞就算再是迟钝,也应该有反应了。

于是率军截住了张郃迁民的退路,打出了那场赫赫有名的巴西大战。

此战张飞暴打张郃,使之,“仅以身免”。

等于是把张郃打了个全军覆没,张飞也算是挽回了一点面子。

如果没有他这一战,张郃还要抢走更多的人口。

此战过后,张郃被升任为了荡寇将军。

没错,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