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曹操初战袁本初,关公威震白马津(5 / 6)

主动出击的话。

他们至少得奔袭五里左右的路程,这对士卒的体能与精气神是一个消耗。

其次,颜良主动出击,就意味着要和曹操打遭遇战。

如此一来,颜良军就没办法排兵布阵了。

当然,曹操也没法布下阵势。

可问题是,颜良军本来是可以布阵的。

只要安心在此等候,排开阵势,等曹操来就行了。

何必浪费自己的建制优势呢?

颜良对此却不以为然,叱诸将道:

“汝等小辈,岂知兵法用略!”

“吾随袁公征战多年,难道不如尔等知兵乎?”

在颜良看来,狗屁的以逸待劳,老子要当霍去病。

打得就是曹军的精锐!

当然了,颜良也并非是脑子一热,胡乱做出的决定。

他之所以选择主动出击,主要有两个考虑。

第一,万一曹操不是冲自己来的,直接跑了咋整?

虽然曹操极大概率是冲白马来的,但颜良不想赌。

第二,若是曹操赶到白马,白马守军主动出击,与曹操里应外合,夹攻自己。

那自己纵然是摆下阵势,也何难擒住曹操。

两种考虑,都是担忧抓不住曹操。

在颜良看来,河北打赢河南是板上钉钉的事。

而河北名将甚多,只是平推一个河南,功劳根本不够分的。

现在上天将曹操赐给自己,自己岂能不抓住这个机会?

就像当年冠军侯率八百羽林骑面对匈奴大营时,倘若霍去病有一丝一毫的犹豫。

都不可能斩首过当,以至于功冠全军,封侯千户。

如今斩杀曹操也是封千户侯,而且是五千户侯,比之霍去病冠军侯的食邑更盛。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大丈夫立功名只在今日,何必犹豫!

于是乃提步骑八千,主动出击。

剩余人马,则继续围困白马,不得放过一人。

那边曹操、关羽两支军马一路往白马方向行去,忽有哨骑来报。

前方遇着了大军。

曹操即命就地临阵迎敌,一面又差人打探是哪位将领。

大军就于土坡上驻扎,曹操领着关公到坡上视察敌情。

时哨骑奔回,答曰是颜良的军马。

曹操暗道既然亲来,此战便不容有失,否则白马之围难解矣。

于是扬鞭遥指前方颜良的军阵,旗帜鲜明,枪刀森布,严整有威。

“河北人马,雄壮如此!”

关公暗想,这河北军士虽然强壮,但比之徐州军却逊色不少。

乃傲睨地说道:

“以吾观之,乃土鸡瓦犬耳。”

曹操又扬鞭一指:

“那麾盖之下,绣袍金甲,刀马相随,此必颜良耳。”

原来,颜良素以勇猛著称,多败名将。

故自负甚高,目中无人,性格火爆。

此次出击,颜良乘了一辆牦盖战车,护兵们在左右骑马跟随。

牦盖战车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以颜良如今在袁营的地位,当然有资格乘此车驾。

关公举目一望,眸中翕动,闪过一丝欣喜之色,对曹操说道:

“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

这不单是关羽的大话,而是当他发现颜良竟然乘战车,还被我军给捕捉到了具体位置时。

这就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战机!

曹操呵呵笑道:

“云长啊,军中无戏言。”

“况颜良乃河北名将,未可轻视!”

关羽奋然道:

“某虽不才,愿去万军中取其首级,为盟军建功!”

“壮哉!”

曹操闻言大喜,即命军士让开道路,供云长冲阵。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的曹操在用关羽斩颜良时,其实内心是不纠结的。

什么意思?

在许多人的认知里,曹操害怕用关羽建功,然后就会离开自己。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历史上不论是曹操还是关羽,都知道刘备当时就在袁绍的军营里。

是的,你没听错。

关羽本人是知道刘备就在袁绍那里的。

站在关羽视角,其实比演义更加踌躇难决。

那就是自己到底是该先报曹操的恩情,还是马上去找自己的老大哥?

关羽最终选择了前者。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

——“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吾终不留,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耳。”

你初听关羽这话时,会觉得关羽忠义,为了刘备随时准备去死。

但你要是结合当时的情况来看,只会更加感到震撼。